《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8.14K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經典語錄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2012年版)》收入餘華的《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音樂的敍述》、《高潮》、《否定》、《靈感》、《**》、《字與音》、《重讀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義》、《強勁的想象產生事實》等隨筆。


經典語錄

無知構成了祕密,然後成為了召喚。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格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德國作曲家。1714年7月2日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位於德國和捷克交界處的艾拉斯巴赫,1787年11月15日逝於奧地利維也納,終年73歲。格魯克是當時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奧音樂風格特點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質樸、典雅、莊重而著稱。格魯克的歌劇改革,對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典、英國音樂戲劇的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是歌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是介於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之間的人物。蒙特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體裁的巔峯,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樂的早期代表。他雖不是第一個寫出歌劇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創作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流傳至今日,甚至影響在後世各樂派的作曲家。

1875年3月7日,傑出的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出生 在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的法國工程師,曾應聘去西班牙搞鐵路建設,在那裏認 識了一位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姑娘馬麗·德勞特,他們結成夫婦。小拉威爾出生才幾個月,全家遷往巴黎。三年後,添了弟弟愛德華。父親愛好音樂,想培養兩個兒子成音樂家,結果只有莫里斯走上了這條通路。

一個人真實的瞭解了自己,也就會真實的瞭解世界。

那個時代裏不多的那些天才幾乎都以叛逆自居,而勃拉姆斯卻心甘情願地從古典的理想裏開始自己的寫作;那些天才儘管互相讚美着對方,可是他們每個人都深信自己是孤獨的,自己作品裏的精神傾向與同時代其他人的作品絕然不同,也和過去時代的作品絕然不同,勃拉姆斯也同樣深信自己是孤獨的,可是孤獨的方式和他們不一樣.

是十九世紀後半葉以來有代表*和頗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唯新主義音樂美學家,對近代西方音樂美學來説是個建設者。當十九世紀中葉隨着《羅恩格林》的成功和興起的繼而風靡全歐洲樂壇的瓦格納的藝術理論,使他非常激憤。他豎起了所主張的:“音樂不是描寫感情和事物的”異旗,針鋒相對的與瓦格納抗衡;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辯論。漢斯立克被“未來音樂”的倡導者們嚴厲遣責的同時,他則大聲疾呼要從根本上修改認為“表現感情才是音樂的本質”過了時的美學觀點。漢斯立克憑着《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新説》這本小冊子,成為康德(1724—1804)以後唯心主義美學家行列中的一員。

可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嚴謹,他生活在那個越來越瘋狂 而且瘋狂正在成為藝術時尚的時代,而他卻是那樣的小心翼翼,講究剋制,懂得適可而止,避免奇談怪論,並且一成不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