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瓦格納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97W
理查德·瓦格納經典語錄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Richard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十九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同時又是一位影響巨大的歌劇改革家。他一生所作的大量藝術探索與實踐,給後代作曲家帶來了不可泯滅的影響。同時因為他在*、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歌劇作品有《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羅恩格林》等,管絃樂作品有《齊格弗裏德牧歌》。1883年2月13日因心肌梗塞病死於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宮中。瓦格納的兒子齊格弗裏德·瓦格納也是作曲家。

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一年後,他創作了貝多*風格的《C大調交響曲》。

1832年,經他哥哥介紹,到維爾茨堡任合唱指揮。同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作品《仙女》。之後,他又先後在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擔任音樂指揮。

1842年,德累斯頓歌劇院上演其歌劇《黎恩濟》獲成功,被任命為該院指揮。

1864年應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70年代為實踐其歌劇改革的主張,在拜羅伊特城自建歌劇院,上演其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等。1883年逝世。他所作歌劇還有《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羅恩格林》、《歌唱大師》、《帕西法爾》等。

在瓦格納生活的時代,德國人普遍認為德語不夠雅緻,宮廷內外盛行意大利與法國的歌劇,偏重音樂技巧上的華麗而忽視戲劇的內容。瓦格納的歌劇改革主要開始於《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這部歌劇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標誌着西方世界音樂語言中一種新方言的開始,調*體系開始瓦解的標誌。

1878年1月3日,瓦格納將《帕西法爾》贈送給尼采,尼采寫了最後一封信給瓦格納,並回贈自己的新書《人*,太人*的》。1888年,尼采寫作《瓦格納事件》和《尼采反對瓦格納》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對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納在他的樂劇中所表現出的對女*的崇拜。多年來,瓦格納一直認為女*身上有救贖和毀滅兩種特*。這種矛盾*使他創造的女*形象通常都是複雜的、懷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現在他的樂劇中,如《湯豪舍》中的伊麗莎白,《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伊索爾德,《尼伯龍根的指環》中通過對愛情獻身來拯救


經典語錄

誰想得到肉,那他也得啃骨頭

我們要相信,創造希臘歷史的是人,創造今天曆史的同樣是人。然而我們今天只生產奢侈的工業品,而他們創造的卻是藝術品,我們要問是什麼原因使人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探其究竟是我們的使命。

正是用我所缺失的那隻眼睛,你看見了我尚留有的持以觀物的這隻。

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

對財產的熱衷能有力地激發起他青年時代的才能的話,那從此中看到的這不過時一種卑劣的自白而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