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後面小題。早春呈水部張*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

來源:國語幫 2.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後面小題。早春呈水部張*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

閲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後面小題。

早春呈水部張*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贈劉景文①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註釋①:此詩為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景文時,劉景文已五*歲。

20.“草*遙看近卻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理趣,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21.兩首詩描繪的分別為早春和初冬景緻,有人認為思想內容上蘇詩更勝一籌,試加以分析。

【回答】

20.美感:這是一幅富有生機的早春圖景。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早春圖景的喜愛。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鑽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麼顏*了,給人一種朦朧感。

理趣: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覺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係的。

21.韓詩雖含有一定的哲理,但仍屬於寫景詩,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蘇詩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體,借物喻人。讚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韓詩所贊乃人人心中皆以為好的早春圖景,蘇詩卻把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機和活力,可見詩人的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情和胸襟。

【解析】

2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草*遙看近卻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理趣,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這屬於煉句的範疇。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這是早春的草*。看着它,作者心裏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着無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着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這句“草*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這設*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更給早春草*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自然也美了。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首先審題,明確提問的角度和答題的角度。比如本題,“‘草*遙看近卻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理趣,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這應屬於煉句的角度,且在題幹中已經給出答題的方向“美感”“理趣”。然後回顧知識,一般煉句有如下角度:修辭技巧、寫景技巧、用詞技巧等等。所謂的“美感”應是從形象的角度來分析,考生可以抓住詩句中的景物從意境的角度來分析;所謂的“理趣”應是其中包含的道理。

2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兩首詩描繪的分別為早春和初冬景緻,有人認為思想內容上蘇詩更勝一籌,試加以分析”,這是比較閲讀,比較的點是“思想內容”,答題的模式應是:韓愈的詩歌……,蘇軾的詩歌……。前一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如果沒有鋭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贈劉景文》是蘇軾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説“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託物言志,意境高遠。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後面的註解。對於本題,考生應抓住兩首詩歌的標題、內容和註釋來分析情感。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