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黨的*大要求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那麼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對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個人來説顯得至...

來源:國語幫 7.39K

問題詳情:

(16分)黨的*大要求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那麼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對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個人來説顯得至...

(16分)黨的*大要求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那麼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對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個人來説顯得至關重要。

材料一王安石日:“誇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誇先急務。未暇理財而先舉事,則事難濟。臣固嘗論天下事如棄棋,以下子先後當否為勝。又論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疾苦、抑兼併、便趣農為急。”

    ——摘編自[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併、便趣農為急”主張所要調節的矛盾及對應的變法措施。(6分)

材料二 “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王安石

(2)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和特點。(3分)

材料三、自海通以後,西學東漸,變法維新之説,日騰播於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為時論所推重,較之前此稱譽安石,如陸象山、顏習齋輩,殆又過之。惟是安石鋭意欲行之新法,所為權制兼併,均濟貧乏者果與現代之社會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3)材料三中“安石之新法,遂為時論所推重”的原因。試簡析其理財措施與現在社會的哪些政策和現象相吻合?(7分)

【回答】

(1)矛盾:調節*、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1分)措施:免役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3分);  矛盾:調節*、商人和農民之間的矛盾;(1分)措施:市易法。(1分)

(2) 目的:改變北宋貧弱局面,實現富國強兵。 特點:以理財為中心。 (3分)

(3)原因:因為當時*社會危機深重,而王安石富國強兵思想自然被國人與主張通過變法改良以圖*強大的思想聯繫起來。(3分)

相吻合:青苗法相當於現在社會的銀行貸款;募役法既個人所得税;市易法即*干預經濟;均輸法既*採購等.(4分)

知識點: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