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相繼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午戰爭中,*卻敗於日本。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為了勸阻西方...

來源:國語幫 2.55W

問題詳情:

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相繼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午戰爭中,*卻敗於日本。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為了勸阻西方...

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相繼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午戰爭中,*卻敗於日本。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為了勸阻西方列強以“修約”為藉口要挾*,清*聘用卸任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率使團於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訪問了歐美11個國家。該使團以記名海關道志剛、禮部郎中孫家谷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英國使館翻譯柏卓安、法籍海關税務司德善為左右協理。經蒲安臣使團交涉,美、英等國表示對華將採取“節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剛等人還記載了出訪的行程和外國的風土人情。使團回國以後,由於人微言輕,對*決策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求知識於世界”,派巖倉使節團訪問歐美12個國家。該使團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參議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輔伊藤博文、外務少輔山口尚方為副使。巖倉使節團在修約方面雖然沒有取得進展,卻考察了*機構、議會、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廠、礦山、港口、農牧場、兵營、學校、報社和福利設施,從各個方面加深了對西方近代文明的認識和理解。

 ——摘編自王紹坊《*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編《明治維新史》等

1.中日兩國使團的出使目的、成員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兩國統治集團對近代化的態度。

2.聯繫兩國使團出訪的史實,運用所學知識,比較這一時期中日兩國近代化的主要差異。

【回答】

【*】1.不同:目的,*清*,為了勸阻西方列強以“修約”為藉口要挾*,防止其擴大侵略權益;日本為了與修改不平等條約、“求知識於世界”,向西方學習。

成員,*清*聘用外國人為團長,主要成員是海關、禮部等一般官員;日本以本國人為團長,主要成員是*部門的重要官員。

態度:*清*統治集團重視不夠,對近代化採取的是被動應對。

日本統治集團高度重視,對近代化採取了主動接受,全面學習。

2.*學習西方主要限於器物層面;日本全面學習西方。*近代化的倡導者是洋務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為主導。*未實現預期目標;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日兩國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一些知識和產生不同結果的比較,既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也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比較能力

1.出使目的、成員組成可直接從材料中找出,分析兩國對待近代化的態度對學生來講有點難度。

2.主要從向西方學習的範圍、領導者、目標的完成情況來進行比較。考查學生進行比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要求較高。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