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注:將本道題的*寫於答題卡E處方框內】鄒與魯哄①。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

來源:國語幫 2.3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注:將本道題的*寫於答題卡E處方框內】鄒與魯哄①。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

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注:將本道題的*寫於答題卡E處方框內】

鄒與魯哄①。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②;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④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孟子·梁惠王》)

【注】①哄:戰鬥。②幾:將近,幾乎。③慢:高高在上,不關心*,不理政事。④尤:責怪。

17.下列各項中對選段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報效國家的忠臣,為什麼百姓不願意為國家赴死盡節。孟子認為這根本上還是君與民、官與民的關係問題。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達,必須以官員為橋樑,因而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官員與百姓這層關係。君主要施行仁政,讓官員勤政,善待*,百姓才願意為他赴難。

C.孟子指出當老百姓災荒年歲餓死或逃荒時,國家明明是倉廩充實,而官吏卻乘機巧取豪奪。這種毫不體恤百姓的*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要讓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話,那麼棄百姓於不顧的官員,才是造成惡果的主要原因。

1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孟子·離婁下》),孟子説的也是投桃報李的道理,結合上面的選段,請簡要談談你對“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的理解。(3分)

                                                                                  

                                                                                      

【回答】

17.C

18.曾子認為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反過來怎樣對待你。孟子引用曾子的話是要説明,賢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當腹心,以死相報。在我們平常的人際交往中,也同樣存在着“你不仁,我不義”和“你仁我義”的情況。這都是原先善惡的回報。

【解析】

17.

試題分析:C原文沒有“乘機巧取豪奪”的意思,而是強調官吏在災年毫不體恤百姓,見死不救。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

這是一道理解國學經典語句含意的題目,此類題目的前提是正確翻譯,通曉文意。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先秦諸子百家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