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之謎在今天湖北境內,*的傳世文獻從來沒有記載過周代一個叫曾國的諸侯國。1978年,曾侯乙墓的發現卻*歷...

來源:國語幫 2.85W

問題詳情:

曾隨之謎



在今天湖北境內,*的傳世文獻從來沒有記載過周代一個叫曾國的諸侯國。 1978 年,曾侯乙墓的發現卻*歷史上湖北的隨州確實存在着一個姬姓曾國。史籍中明確記載這一地區只有一個隨國,但卻從未見隨國青銅器出土。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的不一致,引發了學者們關於 “曾國”和“隨國”兩個國名關係的爭論,有的學者認為曾隨為一國,有的學者認為曾國絕不可能是隨國。



直到 2019 年,這場爭論才得以平息。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棗樹林發現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墓葬羣,出土銅器 2000 餘件,其中禮器近 600 件。三組大墓的墓主人分別為曾公求及其夫人漁、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曾侯得,三組大墓均出土有編鐘,同一墓葬均出土帶有周文化和楚文化兩種不同文化因素的銅鼎。以下為曾侯寶夫人、楚王女兒羋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銘文:



曾隨之謎在今天湖北境內,*的傳世文獻從來沒有記載過周代一個叫曾國的諸侯國。1978年,曾侯乙墓的發現卻*歷...



銅缶





編鐘



( 1 )考古發現如何解決了 “曾隨之謎”?



( 2 )此次考古發現可以印*周代的哪些史實?結合材料加以説明。



 

【回答】

( 1 )在曾國的墓葬中發現了隨國的信息,表明曾與隨是同一個諸侯國的不同稱呼,解決了文物考古和文獻記載不一致的矛盾,彌補了文獻史料中對曾國記載的空白。



( 2 )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度。由編鐘銘文可知,曾國是西周時期分封到隨州的諸侯國。



西周禮樂文明得到繼承和傳播。由墓葬出土的禮器及不同文化因素的銅鼎可知,曾國繼承和傳播了西周的禮樂制度文明,使不同地區的文化逐漸融合。



春秋中期華夏認同的觀念已經形成。編鐘及其銘文 “禹”和“夏”的發掘與釋讀,表明曾國對“禹”和“夏”的認同。



【詳解】



( 1 )根據 “ 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棗樹林發現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墓葬羣,出土銅器 2000 餘件,其中禮器近 600 件 ” 並綜合所學可知,在曾國的墓葬中發現了隨國的信息,表明曾與隨是同一個諸侯國的不同稱呼,從而解決了文物考古和文獻記載不一致的矛盾,彌補了文獻史料中對曾國記載的空白。



( 2 )根據 “ 伯括受命,帥禹之緒 ……” 等內容可知,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度。由編鐘銘文可知,曾國是西周時期分封到隨州的諸侯國。西周禮樂文明得到繼承和傳播。由墓葬出土的禮器及不同文化因素的銅鼎可知,曾國繼承和傳播了西周的禮樂制度文明,使不同地區的文化逐漸融合。春秋中期華夏認同的觀念已經形成。根據編鐘及其銘文 “ 禹 ” 和 “ 夏 ” 的發掘與釋讀,表明曾國對 “ 禹 ” 和 “ 夏 ” 的認同。



 

知識點:史學研究題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