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2018年7月22日,*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我國將建...

來源:國語幫 2.26W

問題詳情: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2018年7月22日,*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我國將建...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18年7月22日,*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我國將建立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從今往後,廣大城鄉居民大病醫保的個人醫療費用將有醫保報銷政策保障,大病醫保今年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後還要逐步提高。早在2016年,財政醫保補助就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在*,一系列醫改舉措正努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每個人身上都能讀出一個真實的民生狀況,都能讀出一個真實的*經濟。

結合材料,從“勞動者、分配、財政”的角度簡要分析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全覆蓋的經濟意義。

【回答】

①(勞動者角度)勞動者具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大病保險全面覆蓋,有利於維護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積極*、創造*。②(分配角度)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大病保險全面覆蓋,有利於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有利於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③(財政角度)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生活的物質保障。大病保險全面覆蓋,有利於保障和提高*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穩定*。

【分析】

此題以我國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全覆蓋為背景材料,考查《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

【詳解】

設問要求“結合材料,從‘勞動者、分配、財政’的角度簡要分析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全覆蓋的經濟意義。”屬於意義類試題。考生在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此題的知識範圍為“勞動者、分配、財政”的知識,屬微觀考查。其次,要明確回答的是經濟意義。然後結合材料相關信息分別從勞動者、分配、財政角度分析其具體意義即可。

【點睛】

“意義類”主觀題解答策略

1.題型介紹

“意義”類設問往往以“意義”“作用”“影響”等詞語為題眼,要求學生對材料中所呈現的事件、所採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義、所具有的作用或所產生的影響作出具體分析。此類設問的指向都比較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分析“意義”,所以審題的難度相對較小。但具體答題過程中要用到什麼知識,或要從什麼角度來分析意義,在設問中往往是沒有明確説明的,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綜合分析,所以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2.解題規律

解答“意義”類設問的題目,關鍵是找到答題的切入點。找準答題的切入點,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答“意義”類設問可從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點。

第一,根據設問的主體分析其意義。即分析設問中的事件或措施對“誰”有意義。*生活中常見的主體有黨、國家(*、人大、法院等)、*、人大代表、公民等;經濟生活中的常見主體有消費者、經營者、企業、國家、勞動者等。另外,有時我們還可把主體擴大,如有些題目中可考慮對“農民”的意義、對“農業”的意義、對“農村”的意義、對“產業結構”的意義、對“國民經濟”的意義等。總之,考慮意義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對“誰”有意義。

第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義。

第三,確定範圍分析其意義。在答“意義”類設問時,一般可考慮兩個範圍,一是知識範圍,即把問題分解成“經濟意義”“*意義”“社會意義”“文化意義”等小問題來分析;二是區域範圍,即考慮對“當地”有何意義、對“國家”有何意義、對“世界”有何意義。當然,很多題目是兩種範圍要結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迴歸教材分析其意義。即把設問與課本知識聯繫起來尋找答題思路。

“意義”類設問在答題過程中學生往往只抓住一個切入點進行分析,極易導致漏答。其實,在具體設問當中,並不一定是一個問題一個切入點的,而是在一個設問中藴含着多個切入點,需要我們全面考慮,不要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知識點:生產 勞動與經營 企業與勞動者

題型:探究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