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鑑於商朝失德亡國,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明德慎罰等主張,強調“明德”、“敬德”...

來源:國語幫 2.94W

問題詳情: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鑑於商朝失德亡國,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明德慎罰等主張,強調“明德”、“敬德”...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鑑於商朝失德亡國,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明德慎罰等主張,強調“明德”、“敬德”、“成德”作為施政的理論基礎和以德化民的具體措施。經過兩漢儒家對於刑德的論*,至唐代,《唐律疏議》開篇即説“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並將這種本用關係提升到與自然現象“昏曉陽秋”一樣永恆而不變。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時,特別宣誓臣民“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

——據張晉藩《中華民族的法律傳統與史鑑價值》

材料二  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如“恩主詐騙被保護人的,應宣誓充作‘犧牲’,奉獻於神”。夜間竊取耕地的莊稼或放牧的,處死以祭穀神。只對有主觀故意的犯罪行為人進行刑罰,如“故意殺害他人”與“不希望殺害他人但不幸發生殺害他人的行為”,前者處予死刑,後者可通過交一隻公綿羊替罪,這一原則長期沿用。進入帝國時期,出現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內的新罪名,羅馬私法發達、公法相對不發達的狀況深刻地影響了古羅馬刑法中公犯與私犯的規定,以至造成兩者的失衡。

——據郭靜《羅馬刑法的發展進程及其評價與影響》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的法律傳統,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法律傳統的積極作用。

(2)根據材料二,指出古代羅馬法體現的法制理念與*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處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些不同的原因。

【回答】

(1)法律傳統:重視以德化民,強調德主刑輔.

作用:德主刑輔使法律塗上了德的**.減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禮入律,道德條文化、道德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權威*和可行*,也支持了法律的穩定;古代*以德化民.德主刑輔的法律傳統利於調控封建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2)不同:法制理念帶有濃厚的宗教**;區分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重私法輕公法.

原因:*上,*長期為君主*的大一統帝圍,法律為*統治服務;古羅馬較長時期處於共和國階段,平民力量強大。經濟上,*以農業為立國之本,自然經濟長期佔統治地位;古羅馬商品經濟然繁榮、對外貿易活躍。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為正統,具有人本主義傳統;古代羅馬宗教思想影響*生活。

【分析】

(1)從材料中““明德”、“敬德”、“成德””以及“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可以看出*古代重視以德化民,強調德主刑輔。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觀念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減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尤其是對法律本身的影響有着積極的意義。

(2)本題考查對比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可以看出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現的是法的精神,重視的是法本身,且具有濃厚的宗教**。分析其原因,最典型的是*制度的不同,社會本身形式就有很大差異。其次是經濟基礎的不同,決定了*制度的差異。

【詳解】

知識點: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