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史學界掀起了關於清末預備立憲的學術爭鳴。一部...

來源:國語幫 3.3W

問題詳情:

(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史學界掀起了關於清末預備立憲的學術爭鳴。一部...

(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史學界掀起了關於清末預備立憲的學術爭鳴。一部分學者認為,立憲改革是清廷當權的頑固派在歷史發展大勢所趨和*羣眾強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無奈採取的想從君主*改變為君主立憲制的從上而下的應變對策和拖延時局的*改良措施,其落後*與反動*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清末預備立憲在國內外形勢的壓力下促成,旨在鞏固統治,確保君權、**。然而,其*改革和舉措卻導致了清末*權威的理*化,*功能的專門化以及民眾*參與的初步形成,這一明顯的變化,無疑是**近代化的開端,有相當的進步*。

清末預備立憲大事年表

1905年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清*朝野上下普遍認為立憲戰勝*。同年,清*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

清*宣佈“預備仿行立憲”,設立考察*館,進行立憲的準備工作,規定各省籌備設立諮議局,*籌備設立資政院。

1907年

將考察*館改建為*編查館,作為預備立憲的辦事機構

1908年

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大綱》仿德日憲法,共23條,其中君上大權14條,規定君權至高無上;臣民的權利和義務9條,規定臣民享有財產、言論、*、結社等各項自由。這是*近代史上第一部憲法*質的文獻。

1909年

各省選舉產生諮議局作為地方議政機構,議員由地方上層人士組成。諮議局每年開會一次,會期40天,有權討論本省事務並諮詢督撫,以及選舉本省參加資政院的議員。

1910年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開會,各地代表198人,會期長達100天。議題包括速開國會案,速設內*案、著作權律案、報律案、剪辮易服案等20多件。議員們討論頗為熱烈,爭論也頗為激烈,會場時有鼓掌聲和噓聲。 

1911年

建立責任內*,13名內*成員中滿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稱“皇族內*”。武昌起義爆發後,頒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請結合上表及相關史實,談談你對清末預備立憲的認識。(12分) (要求:圍繞清末預備立憲運動展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回答】

*範例1:

淸末預備立憲是**近代化的開端。不可否認,預備立憲是淸*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下進行的立憲改革,其主觀目的是為了維繫清王朝的統治,但這並不影響立憲改革的實踐在事實上推動了*近代化。如《欽定憲法大綱〉成為了*近代史上第一部憲法*質的文獻,體現了*權威的理*化和*生活的法制化;而《欽定憲法大綱》關於民眾*權利和各項自由的規定在*歷史上尚屬首次,諮議局和資政院的設立都有效的推動了民眾的*參與;諮議局、內*等*機構的設立和發揮作用,則體現了*功能的專門化。總之,預備立憲實踐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無疑是*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嘗試,也對淸末民初的*產生了深遠影響。

*範例2:

淸末預備立憲只是清廷頑固派拖延時局的措施,具有潔後*和反動*。從改革內容來看,淸末預備立憲確實反映了*近代化的趨向,但這並不能掩蓋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實質,這一點從〈欽定憲法大綱〉的內容可以看出:23條內容其中的14條都是關於君上大權的規定,且皇族萬世一系、皇帝至髙無上,所謂“臣民的權利和義務”只是點綴罷了,也根本無從實施。此外,責任內*13名內*成員中滿族9人皇族7人,也體現了*改革的欺騙*。由此可見,立憲只是淸*迫於形勢所進行的權宜之計,其目的只是披着近代化外衣行*之實,最終遭到失敗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注意:能夠將兩種觀點結合起來回答也可以,但一定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解析】

試題解析:可用由*史觀或近代化史觀來評判清末預備立憲。近代化史觀可以視預備立憲為*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嘗試,也對淸末民初的*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史觀則要突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實質所以判定是近代化外衣行*之實,所以失敗理所當然。

—等(12—10分):①觀點明確,須有概括*表述。②史實準確,並能充分支持觀點。③論*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淸楚。

二等(9一5分):①觀點明確,表述較充分。②史實基本準確,尚能支持觀點。③論*較完整,表述淸楚。

三等(4一0分):①觀點不明確或無觀點。②史實不準確或未引用史實。③表述不清。

考點:歷史研究·歷史研究方法·多元史觀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