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40--80年代,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狀況地點19世紀40...

來源:國語幫 2.96W

問題詳情:

28.(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40--80年代,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狀況

地點

19世紀40年代狀況

19世紀80年代狀況

山東

土紗每公斤9兩白銀

土紗每公斤價6兩白銀,洋紗僅3兩多

浙*鄞縣

家庭紡織業發達

“百里不聞機聲”

*西

茶葉每公斤400文

茶葉每公斤540文

材料二   19世紀中後期我國創辦的商辦企業

年代

新建商辦企業

新投資總額

數量(家)

年平均增長數(家)

新投資(萬元)

平均增長(萬元)

1872~1894年

53

2

470.4

21.4

1895~1900年

104

17

2 300

383.3

材料三    100元法*購買力圖示

28.(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40--80年代,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狀況地點19世紀40...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反映了19世紀40-80年代*經濟領域裏發生了什麼變化?(2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紀中後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呈現什麼趨勢?(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政策變化使當時的*民族工業發展處於怎樣的境地?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使民族工業處於這一境地的根本原因。 (4分)

【回答】

【*】

(1)鴉片戰爭後,西方商品洋紗、洋布大量湧入*,把*變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沿海地區一些專以紡織為業的鄉村,受到很大沖擊,大量破產;(2分)

(2)歷史現象: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2分)

原因:*午中日戰爭後,列強爭相向*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了*的自然經濟;清*為擴大税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4分)

(3)處於困境(衰落、蕭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質。 (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從材料“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從19世紀40年*始,*絲,茶的出口額迅速增長”反映了*經濟出現的新變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對*經濟結構的影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開始解體,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2)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對比新建商業企業和新增資本數,可見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原因結合所學,可以表述為:*午中日戰爭後,列強爭相向*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了*的自然經濟;清*為擴大税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3)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三反映抗戰以來通貨膨脹的信息,它是經濟狀況惡化的表徵。惡*的通貨膨脹政策變化使當時的*民族工業發展處於困境。結合所學,民族工業處於困境境地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考點: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表現 

知識點: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