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地理   ①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地勢越高,氣温就越低。故有蘇軾“高處不勝寒”之句。如廬山牯...

來源:國語幫 2.56W

問題詳情:

古詩中的地理   ①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地勢越高,氣温就越低。故有蘇軾“高處不勝寒”之句。如廬山牯...

古詩中的地理

    ①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地勢越高,氣温就越低。故有蘇軾“高處不勝寒”之句。如廬山牯嶺,夏季氣温比山下九*低7℃。“                ”就説明了農曆四月山下九*芳菲已盡,而山上桃花卻剛剛盛開的景象。沈括的“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則四月花”、歐陽修的“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等詩句,都説明山上氣温低於山下。

    ②水熱條件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會出現不同自然景觀,(*)高山垂直地帶*顯著。在橫斷山區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説法。

    ③山脈的走向是導致各地氣候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我國季風區的範圍就是以多座南北走向的山脈為分界,故有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而東西走向山脈往往是熱量帶的分界,如“                 ”反映山脈南北坡景觀迥然而異。

    ④我國地形西高東低,落差很大,古詩中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春水向東流”之句説明河流的流向。(乙)長*上游流經峽谷地帶,地勢陡峻,水流湍急,“千里*陵一日還”的描寫形象而生動。長*由峽谷進入(*)東部平原地帶,地勢低平,河牀開闊,李白用“山隨平野盡,*入大荒流”一句,將長*這種山原分野的地理勝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⑤詩中有了“地理”,詩歌也因之而增*。    

1.選出下面符合文意、銜接得當的詩句分別填入文中的橫線上。(答卷上按順序只填序號)

 A.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嶺前桃花嶺後雪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下面兩句古詩分別體現了文中哪種自然景觀的特點?[選擇(*)、(乙)、(*)中的一個並用序號回答]

    “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熱穿單衣”體現的是_______。

“輕舟已過萬重山”體現的是_______。

3.第①節“沈括的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則四月花’、歐陽修的‘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等詩句,都説明山上氣温低於山下。”一句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答: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麼?

(1).而東西走向山脈往往是熱量帶的分界。

答:                                                                            

                                                                             

(2).據保守估計(A),這六個地區的物種到2050年將消失15%至37%,即平均(B)有26%的物種將因為氣温升高,無法尋找到適宜的棲息地而滅絕。

答:(A)                                                                          

                                                                             

答:(B)                                                                         

                                                                             

 

【回答】

1. B

    C

2. “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熱穿單衣”體現的是:*

“輕舟已過萬重山”體現的是:乙

3.作引用。形象生動地説明山上氣温低於山下。

4. (1).不能。因為“往往”是常常的意思,説明普遍如此,但不排除特殊情況,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刪去後就變成全部如此了。

(2).(A) 不能。因為“據……估計”表示推測,説明不是確切數字,刪去後就太肯定了,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

(B)不能。“平均”説明這六個地區物種滅絕的百分比不完全相同,從15%至37% 不等,刪除後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