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閲讀(6分)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

來源:國語幫 2.29W

問題詳情:

古代詩歌閲讀(6分)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

古代詩歌閲讀(6分)

落 日 悵 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 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 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 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 恐驚平昔顏!

16.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從表達技巧方面(選一個角度),結合具體內容賞析這首詩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6.(1)客中久滯,思鄉情切。(2)年華漸老,感時傷逝。

17.

角度一:見景生情。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聯想自然,抒情真切自然。

角度二:對比。雲鳥行去之快與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

角度三:比興。首聯、頸聯既興且比,“孤雲” “歸鳥”既引起鄉情又是自比;由夕陽

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陽自比,反映了離家的孤寂與老去的傷感。(只答比喻也可以)

角度四:情景分寫,層次鮮明。一、三聯寫景,二、四聯抒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

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時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答對技巧得1分,分析結合詩句,語言表達流暢2分)

【解析】

16.

試題分析:此詩為遊子懷鄉之作。詩人抓住了秋天日落這一剎那的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此時此刻微妙複雜的思想活動。先“悵望”雲去鳥飛之景,觸動鄉愁旅恨;再“悵望”夕陽餘暉之景,加重鄉愁,進而觸發內心深處年華老去的感傷。這首詩詩有景有情,景與情高度統一,融合為一體。語言明白如話,概括力強。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7.

試題分析:情景分寫確是此詩謀篇佈局上的一個特點。這種寫法,對於這首詩來説,有特殊的藝術效果。細細玩味,可以發現此詩是頗見匠心的。全篇是寫“落日悵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前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詩句稍顛倒次序可作:“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如此前半景後半情,也是通常寫法,但顯得稍平,沒有上述那種層層遞進、曲達其意的好處。而“宿鳥歸飛急”引起歸心似箭,緊接“辭家久未還”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時)與遲(久留滯)對比,超脱而有渾勁。如改成前半景後半情格局(如上述),則又失去這層好處。

煉字潛詞形象傳神,“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託着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