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褒城驛壁(唐)孫樵  褒城驛號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

來源:國語幫 1.32W

問題詳情:

書褒城驛壁(唐)孫樵  褒城驛號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

書褒城驛壁(唐)孫樵

褒城驛號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烏睹其所謂宏麗者?

訊於驛吏,則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節度治所,龍節虎旗,馳驛奔軺,以去以來,轂交締劘①,由是崇侈其驛,以示雄大。蓋當時視他驛為壯。且一歲賓至者不下數百輩,苟夕得其庇,飢得其飽,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至如棹舟,則必折篙破舷碎鷁②而後止;漁釣,則必枯泉汩泥盡魚而後止;至有飼馬於軒,宿隼於堂:幾所以污敗室廬,糜毀器用。官小者,其下雖氣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橫,難禁。由是日益破碎,不與曩類。某曹*輩,雖以供饋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補數十百人殘暴乎?"

語未既,有老甿笑於旁,且曰:"舉今州縣皆驛也。吾聞開元中,天下富蕃,號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糧;長子孫者不知兵。今者天下無金革之聲,而户口日益破,疆場無侵削之虞,而墾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財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與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縣今而已,以其耳目接於民,而政令速於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輕任刺史、縣令,而又促數於更易。且刺史、縣令,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故州縣之政,苟有不利於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則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縣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當愁醉醲,當飢飽鮮,囊帛櫝金,笑與秩終。"嗚呼!州縣真驛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緣恣為奸欺,以賣州縣者乎!如此而慾望生民不困,財力不竭,户口不破,墾田不寡,難哉!

予既揖退老甿,條其言,書於褒城驛屋壁。

[注]①劘(n仍):磨擦。②鷁(yì0:水鳥,古代在船頭以**畫鷁鳥之形,這裏指船頭。③矧(shěn):況且。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視其舟,則離敗而膠      膠:擱淺。

B.庭除甚蕪   除:廢棄。

C.疆場無侵削之虞    虞:憂慮。

D.條其言,書於褒城驛屋壁  條:整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視其沼,則淺混而污                       以賣州縣者乎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縣令,遠者三歲一更               今者天下無金革之聲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四海之大,有幾人欽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由是崇侈其驛,以示雄大  B.則必折篙破舷碎鷁而後止

C.則必枯泉汩泥盡魚而後止  D.囊帛櫝金,笑與秩終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驛由宏麗變為破敗的原因,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民風奢靡的不滿。

B.文中"舉今州縣皆驛也"承上啟下,是連接二、三兩段的關鍵,表明天下凋敝與驛站破敗事異而理同。

C.文章借題發揮,以一驛之興廢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議於敍,切中時弊,有小中見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敗壞,因吏治敗壞而生民困頓,文章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朝廷。

【回答】

B     B     D   A

知識點:文言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