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① (前551—前479)                  ② (前17...

來源:國語幫 2.8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閲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① (前551—前479)                  ② (前17...

① (前551—前479)                   ② (前179—前104)

材料二 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兩重*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説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樑。這就是為什麼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以及雖然於變革動盪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後又捧上了獨尊地位的原因。

——張岱年等《*文化概論》

(1)判斷材料一中圖①的歷史人物是誰?其主要貢獻有哪些?

(2)材料一中圖②歷史人物對先秦儒學有哪些創新發展?

(3)賞識圖②中人物的皇帝與秦始皇對待儒家的態度有何不同?其本質又有何共同點?

(4)閲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漢代取得獨尊地位的原因。

【回答】

 (1)人物:孔子。貢獻: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張“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創私人講學,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文化上,編輯整理“六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2)創新發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陽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學説;提出“三綱五常”作為人們的道德標準。

(3)不同點:秦始皇“焚書坑儒”,壓制儒家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弘揚儒家學説。相同點:都屬於文化*政策,目的是維護封建*主義*集權制度。

(4)原因:儒家思想的兩重*,易於被社會各階層接受;董仲舒對儒家學説的改造和發展;西漢加強*集權的需要;漢武帝的重視和接納。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