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母親的執拗①母親過了65歲,顯得更加矮小。背駝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裝,彷彿被多餘的形容詞武裝起來的...

來源:國語幫 1.34W

問題詳情:

文段(一)母親的執拗①母親過了65歲,顯得更加矮小。背駝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裝,彷彿被多餘的形容詞武裝起來的...

文段(一)

母親的執拗

①母親過了65歲,顯得更加矮小。背駝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裝,彷彿被多餘的形容詞武裝起來的富裕農民,顯得有些誇張。我費了好幾年的口舌,她才同意將那些坡地租給別人,但對於那塊平地和稻田母親絲毫也不讓步,堅持要自己種。再講,她就發火了,城裏的老人還要有個地方跑步呢,我種點田地礙着你們什麼了!隔壁你黃伯伯70多了還在犁田,你爺爺80多了還在放鴨子,他們不見得是累死的?我知道母親對土地的感情,作為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春種秋收已經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於是我也就隨她了。

②回到家裏我們幾兄妹常閒聊一些關於城裏的蔬菜過多地使用農*和化肥,不如農家肥種出來的好吃,説吃野菜好,因為野菜能清熱解毒。哪知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母親有對兒女特有的敏感。過了一段時間我回去,母親已經弄了一塊地來種菜。她沒有用化肥,也沒有用農*,還種上了我們愛吃的野菜,什麼貓耳朵菜、*地牙、薄荷等。端上桌子她自豪地笑着説,放心吃吧,這些菜都沒有用化肥和農*。走的時候母親總要摘些野菜和蔬菜讓我們帶走,時間長了不回家,母親就託人帶一些來,有時是新鮮的瓜豆,有時是白菜青菜。吃着母親種的菜,菜上彷彿還有母親的體温和氣息,一種濃濃的親情包圍着我,便覺得母親離我很近,我很感動。或許遙想我吃着她親手種的菜,她也很幸福。這些菜遠沒有菜場裏那些樣子,有時帶來時已經不那麼新鮮了,但我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這些菜是母子感情的紐帶,是純潔的橋樑,只有母親才做得到啊。

③曾經有一個冬天的早晨,寒風夾着細雨,我將辦公室的空調打開,趁沒有人辦事的時候就出去吃早餐,回來時路過菜場,我驚呆了!母親站在寒風中守着一擔青菜,不斷地呵着手,老人家也真是!這麼冷的天還要從家裏挑菜來賣。但是轉念一想要是當面講她不對,母子倆恐怕又要爭執起來,辦不了事又傷了和氣。我就回辦公室對打掃衞生的張阿姨説:“張姨,你幫我個忙,將菜場最靠邊的那位老人家的菜全部買了,不要討價,那是我媽,我不忍心讓她站在寒風裏。”説完就遞了50元錢給了張姨。

④我把張姨買來的菜分些給其他一起上班的。下班後回家,一進門母親就誇城裏人直爽,連價錢都不還就買走了她所有的菜,那份幸福和滿足感染了我。

⑤母親一輩子守望着田地,她熟悉地裏的每一粒土,每一棵莊稼。守望着老屋,那是她和父親一根木一根草築起來的窩。接她到城裏,她説到處明晃晃的不習慣,看電視又看不懂,於是藉口家裏貓*沒人照看就回去了。無事就到田地裏拔草上肥,累了就在田埂上看她的莊稼,收穫了就背到集市上去賣,一角兩角的毛票用手巾好好包着,我回去她就算芋頭賣了多少,瓜豆賣了多少。我總是認真地聽她訴説,不時鼓勵她。我不願用自己的價值觀或好惡來苛求老一輩人,他們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得尊重他們,尤其是生養我們的父母。那些芋頭瓜豆,那不是值多少錢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感情寄託,是她生命不可或缺的組成。

(選自《峯林絮語》,2014年6月)

1.填空。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____,以第__ __人稱的口吻,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手法。如第①段畫線句和第②段的最後一句運用的是__ __和_ __的表達方式。

2.請概括作者圍繞母親寫了哪些事情。

3.文章第②段“哪知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母親有對兒女特有的敏感。”一句中加點的詞“敏感”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麼?

4.談談你對文章最後一段畫線句子的理解。

5.瞭解了本文母親的形象後,與胡適的《我的母親》相結合,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胡適筆下的母親是一個既嚴厲又寬容的母親,本文作者筆下的母親是一個“執拗”、關心兒女細緻入微的慈母的形象。

B.本文題目中的“執拗”二字本義是形容人固執己見,不肯聽取他人意見。用在本文是貶義褒用,母親的“執拗”正是出於對土地的熱愛、對兒女的關愛。

C.本文的體裁是敍事散文,胡適的《我的母親》的體裁是小説。

D.兩個作品中的慈母形象,可用孟郊的詩句概括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回答】

1. _散文__, __一__ __記敍__ __抒情__

2.__①母親堅持要種地;②母親為“我們”種植環保的綠*蔬菜;③母親賣菜,“我”買菜。__

3.__“敏感”具體指的是母親在聽到“我們”講述城裏的蔬菜不環保後,自己就在地裏為“我們”種上了有機環保的蔬菜。__

4.__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的理解和對母愛的回報,作者用一種寬容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母親,我們不能用現代的觀點去強求老人去改變。__

5. C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