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在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農業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的反抗行為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材料一  農民的*行為...

來源:國語幫 1.89W

問題詳情:

(17分)在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農業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的反抗行為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材料一   農民的*行為對於社會進步而言往往沒有多大成效。相反,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勢羣體的日常武器:偷懶、裝糊塗、開小差、假裝順從、偷盜、裝傻賣呆、誹謗等等,反而是最有意義和最有成效的。

                                        ——根據【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二   (七十年代*)當時農民已在相當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謂“集體經濟”面目全非。這種虛假的集體經濟局面還有沒有必要再維持下去?*是否還有必要逼迫農民去“瞞”、去“偷”、去“借”,去“擴大自留地”,去變着法兒這樣那樣……這就是當時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選擇。

                                     ——高王凌《現代化轉型中的農民反行為》

材料三  《16—19世紀歐洲各國農業種子的收益率》(單位:倍)

階段

英格蘭/尼德蘭

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德國/瑞士/斯堪的納維亞

俄國/波蘭/捷克/匈牙利

1500—1549

1550—1599

1600—1649

1650—1699

1700—1749

1750—1799

1800—1820

7.4

7.3

6.7

9.3

——

10.1

11.1

6.7

——

——

6.2

6.3

7.0

6.2

4.0

4.4

4.5

4.1

4.1

5.1

5.4

3.9

4.3

4.0

3.8

3.5

4.7

——

                                             ——波斯坦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並依據材料一,指出“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蘇俄和蘇聯時期各有何表現?當時的*是怎樣應對這種形式的“反抗”?(8分)

(2)結合所學知識並根據材料二,七十年代的“集體經濟”指的是什麼?當時的*農民非*的日常反抗行為對於制度創新有什麼促進作用?(4分)

(3)有學者認為是“農業之*造就了工業之*”,也有學者認為是“工業之*造就了農業之*”,你認為材料三的數據支持的是哪種觀點?請説明理由。(5分)

【回答】

(17分)在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過程中農業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的反抗行為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材料一  農民的*行為...

知識點:俄國十月*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題型:填空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