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漢為發展同中亞、西亞各國的交往,修築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設置亭驛,便利商旅。...

來源:國語幫 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漢為發展同中亞、西亞各國的交往,修築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設置亭驛,便利商旅。...

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為發展同中亞、西亞各國的交往,修築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設置亭驛,便利商旅。據當時文獻記載,通往中亞、西亞的大道,有北兩條,這成為後來著名的“絲綢之路”。1959—1969年,在“絲綢之路”的我國境內新發現了大批文物,在民豐這個當時曾是南路要衝的地點,發現了“漢司樂府印”,説明那時在當地曾設立了專為供應漢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糧的管理屯田事務機構

——摘編自晁福林《*古代史》

材料二  至1920年底,留法勤工儉學生人數約計1700人。遭受一戰打擊的歐洲經濟萎縮。遠涉重洋來到歐洲的勤工儉學生,遭受到苦力待遇,親身體驗了資本主義以掠奪別國和本國勞動者生存的事實。他們深切感受到,資本主義制度是和剝削、*、戰爭密不可分的,要想免除這些災難,必須根本上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因此,他們逐漸拋棄對資產階級*的信仰,接受馬克思主義,積極建立*主義組織,走上無產階級*的道路。

——摘編自衞金桂等《一戰後的旅歐華工、勤工儉學生與*社會主義運動》

材料三  自1980年下半年開始,4個經濟特區相繼投入開發建設。短短几年時間,特區經濟迅速崛起。僅以深圳特區為例,從開始興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簽訂了2500多個經濟合作議,成交額達18億美元,引進了一批設備和技水成果。1983年與1978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1倍,財政收入增長10倍多,外匯收入增長2倍。

——張豈之《*歷史新編·中華*共和國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漢代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歸納留法勤工儉學生受到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方式及其成效

(4)綜上,你可得出怎樣的結論?

【回答】

(1)修築道路,設置亭驛;設置供應商路所需食糧的管理屯田事務機構。(2分)

(2)勤工儉學生親身體驗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加深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認識;拋棄了對資本主義的信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無產階級*的道路。(2分)

(3)方式:與外商開展經濟合作,引進設備和技術。(1分)成效:促進特區經濟迅速崛起。(1分)

(4)對外交流促進經濟社會進步與發展。(1分。其他符合題意的*可同等得分,但總分不得超過1分。)

知識點:對外開放

題型:材料分析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