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史載的精選大全

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A.實行禪讓制             B....
問題詳情: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A.實行禪讓制B.實行分封制C.確立世襲制D.推行郡縣制【回答】B知識點:秦統一*題型:選擇題...
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經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  )A.獨尊儒術         B.實行漢化...
問題詳情: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經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  )A.獨尊儒術         B.實行漢化         C.開發*南         D.科舉取士【回答】B知識點: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題型:選擇...
史載,西漢*曾令商人自報資產並按高於手工業者五倍的税率納税。對違反規定者,沒收其全部財產,對揭發者,獎給所沒...
問題詳情:史載,西漢*曾令商人自報資產並按高於手工業者五倍的税率納税。對違反規定者,沒收其全部財產,對揭發者,獎給所沒收財產的一半。此舉的作用包括①增加了財政收入②加強了經濟調控③強化了“工官”制度④打擊了商人...
史載:“佛山針行,向稱大宗,傭工仰食以千百計。自有洋針,而離散殆盡矣。”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問題詳情:史載:“佛山針行,向稱大宗,傭工仰食以千百計。自有洋針,而離散殆盡矣。”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B.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   C.自然經濟的不斷解...
據史載:從洪武*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閲奏章1660份,處理國事3391件...
問題詳情:據史載:從洪武*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閲奏章1660份,處理國事3391件。出現這種現象,最有可能是因為A.廢除宰相        B.大興文字獄      C.設廠衞特務機構     D.設立*...
12.史載漢武帝元朔五年,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漢武帝元鼎六年...
問題詳情:12.史載漢武帝元朔五年,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漢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國屬零陵郡管轄。東漢光武帝劉秀改泉陵國為泉陵縣。材料  表明 A.封國是朝廷的主...
史載,康熙帝北巡,行至華北平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發現一片水草豐美、林木葱鬱、動物繁多的地方,出於“肄武”與...
問題詳情:史載,康熙帝北巡,行至華北平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發現一片水草豐美、林木葱鬱、動物繁多的地方,出於“肄武”與“定邊”的考慮,令人“往相度地勢,酌設圍場”,劃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圍場獵苑。結合史實...
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有人評價“‘分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
問題詳情: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有人評價“‘分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繫……”,這反映了西周的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回答...
史載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謂之天府也”。這裏成為“天府之國”主要得益於哪一水利工程?  A.都*堰  ...
問題詳情:史載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謂之天府也”。這裏成為“天府之國”主要得益於哪一水利工程?  A.都*堰           B.六輔渠        C.白渠        B.坎兒井【回答】A知識點:古代...
史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其後頗有所改。”其中“頗有所改”的是...
問題詳情:史載:“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其後頗有所改。”其中“頗有所改”的是(  )。①設丞相②設內朝③設御史大夫④設司隸校尉A.①③                    ...
史載夏王朝為當時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諸侯、建藩衞”進行統治。商承夏制,西周發展為全面的層層分封。當時已出現...
問題詳情:史載夏王朝為當時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諸侯、建藩衞”進行統治。商承夏制,西周發展為全面的層層分封。當時已出現*與地方的統屬關係,有的都邑直屬**,有的都邑則由諸侯國管轄。這反映出*早期*制度的特點是() ...
史載:“始置通判,……故常與知州爭權。”北宋在地方設置通判,這一職務(  )A.管理地方財政收入       ...
問題詳情:史載:“始置通判,……故常與知州爭權。”北宋在地方設置通判,這一職務(  )A.管理地方財政收入                                   B.分割知州司法大權   C.監督地方長官 ...
史載:公元前546年,在宋國的斡旋下,舉行了有楚、晉兩大諸侯國和宋、鄭等十餘小國參加的弭兵會議,達成“晉、楚之...
問題詳情:史載:公元前546年,在宋國的斡旋下,舉行了有楚、晉兩大諸侯國和宋、鄭等十餘小國參加的弭兵會議,達成“晉、楚之從(注:從國)交相見”的決議;此後,宋、鄭等國“僕僕於晉、楚之廷”。這段記載反映出A.周王室已經喪失天下共...
史載:1895年,**“鳴鑼罷市”,發佈檄文,願人人戰死而失台,絕不願拱手而讓台。出現這一局面與下列哪一條...
問題詳情:史載:1895年,**“鳴鑼罷市”,發佈檄文,願人人戰死而失台,絕不願拱手而讓台。出現這一局面與下列哪一條約的簽訂有關(   )A.《南京條約》    B.《*條約》    C.《馬關條約》    D.《*醜條約》【回答】C知...
(2014·荊州市模擬題)據史載,太平*定都南京後,“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為旅帥、為司馬、為百長,市井無...
問題詳情:(2014·荊州市模擬題)據史載,太平*定都南京後,“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為旅帥、為司馬、為百長,市井無賴及蠻橫僕婦喜充之。”材料表明太平天國                             ...
史載: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國,面積很小,二十個或三十個封國聯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周王朝這樣做的目的在於   ...
問題詳情:史載: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國,面積很小,二十個或三十個封國聯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周王朝這樣做的目的在於                     A.強化王室對地方的控制                ...
9、據史載,西漢統治者經常對農民採取一些“扶貧”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漢宣帝下令“假(農民)公田,貸種、食...
問題詳情:據史載,西漢統治者經常對農民採取一些“扶貧”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漢宣帝下令“假(農民)公田,貸種、食”;公元2年,漢平帝下令以“賜(農民)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食”。此舉主要是為了  A.抑制土地兼併現象 ...
史載,公元前2世紀,*人發現了西沙羣島並且在南海航行.該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  )A.商朝       B....
問題詳情:史載,公元前2世紀,*人發現了西沙羣島並且在南海航行.該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A.商朝       B.西漢       C.南北朝      D.隋朝【回答】B知識點: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題型:選擇題...
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經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  )A.獨尊儒術           B.實行...
問題詳情: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經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  )A.獨尊儒術           B.實行漢化          C.開發*南          D.科舉取士【回答】B知識點: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9、史載:明朝內*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意見發回重擬時,如果內*認為自...
問題詳情:史載:明朝內*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意見發回重擬時,如果內*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對上述理解正確的是( ) A.明朝內*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   B.明朝*...
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説:“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
問題詳情: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説:“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傳統影響君主個人行為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鋭矛盾D.宋太...
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深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A.獨尊儒術         B.實行漢化    ...
問題詳情:史載,孝文帝雅好讀書,遍覽經史,深受儒學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A.獨尊儒術      B.實行漢化   C.開發*南        D.科舉取士【回答】B知識點:北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題型:選擇題...
史載:唐太宗時曾有大臣奏請修長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對這一史理解正確的是①唐太宗缺乏應有的文物保護...
問題詳情:史載:唐太宗時曾有大臣奏請修長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對這一史理解正確的是①唐太宗缺乏應有的文物保護意識②唐初無邊患、長城已無防禦作用③唐太宗重視發展經濟、不願浪費人力物力④唐太宗採取開明...
.史載:公元前546年,在宋國的斡旋下,舉行了有楚、晉兩大諸侯國和宋、鄭等十餘小國參加的弭兵會議,達成“晉、楚...
問題詳情:.史載:公元前546年,在宋國的斡旋下,舉行了有楚、晉兩大諸侯國和宋、鄭等十餘小國參加的弭兵會議,達成“晉、楚之從(注:從國)交相見”的決議;此後,宋、鄭等國“僕僕於晉、楚之廷”。這段記載反映出A.周王室已經喪失天下共...
史載:“隋朝大業五年(609年),全國人口為四千六百多萬;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全國人口為一千二百多萬;...
問題詳情:史載:“隋朝大業五年(609年),全國人口為四千六百多萬;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全國人口為一千二百多萬;天寶元年(742年),全國人口為近五千一百萬。”下列對這組統計數據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隋煬帝的*...
 1 2 3 下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