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小説家》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91W
《我的職業是小説家》經典語錄
《我的職業是小説家》是村上春樹首部自傳*作品,歷時六年完成。
一個人,寫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説,超過五十種語言譯本。雖然擁有享譽世界的知名度,但關於村上春樹,許多事情始終包裹在神祕的面紗中:他是怎樣下定決心走上職業小説家之路?對他來説,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麼?究竟如何看待芥川獎與諾貝爾文學獎…
小説家看似風光,卻是份孤獨的職業。三十五年來,村上春樹在孤獨中編織着美妙動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摯誠懇又不失幽默地講述自己寫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夢想與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論是作為聲名顯赫的作家,還是認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為人們帶來信心和勇氣。《我的職業是小説家》就是村上春樹熱愛生活、追求夢想的真實寫照。

經典語錄

大體説來,小説這東西是從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噴湧出來的,並不是出於戰略考慮,可以像走馬燈似的改來改去的玩意兒,也不能先做點市場調查,再視其結果刻意改寫內容。就算可以這樣做,從如此膚淺之處產生的作品,也不可能獲得眾多的讀者。縱然一時受到歡迎,這樣的作品和作家也不會持久,大概無須多久就會被人們忘卻。亞伯拉罕·林肯留下這樣一句話:“你能在某些時刻欺騙所有的人,也能在所有的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欺騙所有的人。”我覺得這個説法同樣適用於小説。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要由時間來*的事物,只能由時間來*的事物。

然而,正如諸多實例揭示的那樣,能感應到同時代出現的原創表現形態,並以現在進行時正當地去評價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在同時代的人看來,它往往帶有令人不快、不自然、違背常識的——有時甚至是*的——形態。也可能僅僅是顯得蠢頭蠢腦而已。總而言之,它往往在引人驚訝之餘,還引發衝擊與反感。許多人本能地憎惡自己理解不了的東西,尤其對那些在既定的表現形態裏浸潤過久、已佔有一席之地的權威人物來説,它可能成為唾棄的對象,因為搞不好它就會沖垮自己立足的地盤。

這世上肯定有某個角落,存在着能完全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的人。

在想寫的時候,以想寫的方式,寫下想寫的東西。這一點,我可以滿懷自信地斷言,所以大致不會發生日後懊惱“那裏要是這樣寫就好了”之類的事情。

我不是説戰爭、鬥牛和狩獵的經歷沒有意義。那當然有意義。無論什麼事情,經歷一番對作家來説都是極其重要的。我只是想表達一句個人見解:即便沒有這種威猛張揚的經歷,人們其實也能寫出小説來。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經歷,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從中發掘出令世人震驚的力量。

無論怎樣的社會,自然都需要共識。沒有它,社會就無從維持下去。然而與此同時,稍稍偏離共識、屬於相對少數派的“例外”也應該得到相應的尊重,或者説被正式地納入視野。在一個成熟的社會裏,這種平衡正逐漸成為重要的因素。獲得這種平衡,一個社會就能產生出厚度、深度與內省。

與此同時,我覺得通過涉獵各種類型的書,視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相對化”了,這對於十多歲的我也有重大的意義。就是説書中描寫的種種感情,差不多都感同身受地體驗了一番,在想象中自由地穿梭於時間和空間之間,目睹了種種奇妙的風景,讓種種語言穿過自己的身體。因此,我的視點多少變成了複合型,並不單單立足於此刻的地點凝望世界,還能從稍稍離開一些的地方,相對客觀地看看正在凝望世界的自己的模樣。 假如一味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凝望世間萬物,世界難免會被咕嘟咕嘟地煮幹。人就會身體發僵,腳步沉重,漸漸變得動*不得。可是一旦從好幾處視點眺望自己所處的立場,換句話説,一旦將自己的存在託付給別的體系,世界就會變得立體而柔軟起來。

那音樂為我的靈魂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户,從那窗口吹進前所未有的新鮮空氣。那裏有的,是幸福且無比自然的高昂之感。我覺得從現實的種種制約中解放出來,身體似乎都飄浮起了幾釐米。這對我而言就是“原創*”應有的姿態。

一部小説思想上如何啦,社會作用如何啦,是先鋒還是後衞啦,是否屬於純文學啦,這種問題我壓根兒就沒考慮過。我是從類似“只要寫起來開心不就得了嘛”的姿態開始寫作的。

不管遭受批判也好,得到讚賞也好,被人家砸來爛番茄也罷,投來美麗的鮮花也罷,總之我只會這樣的寫法——以及這樣的活法。

假如直言相告的話,在我看來,大多數小説家——當然並非人人皆是如此——很難稱得上兼具完美人格與公正視野的人。而且一見之下(説這話可得小聲點),有難以讚美的特殊秉*、奇妙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的人似乎也不少。包括我在內的絕大部分作家(據我推斷應該在百分之九十二左右),且不論是否真的説出口來,都認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寫的東西最正確,除了特殊的例子之外,其他作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誕不經”。他們就是基於這種想法迎早送晚過日子的。説得再客氣些,盼望與這種傢伙交朋友或做鄰居的人恐怕也不多見吧。

號稱作家的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人種,畢竟大多數傢伙自尊心很強,競爭意識旺盛,同為作家的一夥人終日羣居的話,交往不順的情況要遠遠多於和睦相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