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全書》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12W

經典語錄

“金錢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金錢可以從別人那裏借,而時間不能借。人生這個銀行裏還剩下多少時間也無從知道。因此,時間更重要。” 投入多少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而是要用時間來計算。而且在時間和金錢這兩項資產中,時間是最寶貴的。當你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和時間亦有價格的那一刻開始,你將變得更富有。

《塔木德智慧全書》經典語錄

《塔木德》説:“人在自己的故鄉所受的待遇由評價而決定,在外鄉則由服飾而決定。” 一位猶太企業家認為,人與人初次交往,90%的印象來自服裝。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認為,服裝是最好的名片。在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着裝,力求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因得體的服裝而獲得某種交際優惠。俗話説:“人靠衣裳馬靠鞍。”

猶太人認為,公正的經商之道對買方和賣方都有利。如果向一方傾斜,交易就很難持久。 “善人們,你們如果從商,必得堅守誠信。如果你們的商品有缺陷,你們要高聲宣佈出來;如果你們的商品是市場上最好的,也要大聲宣佈:‘它是最好的’。” “它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宣佈呢?”一個年輕人問。 “善人啊,你如果不宣佈出來,顧客就會去選購不好的商品,把市場上最差的商品帶回家。你不宣佈出來,就是幫助奸詐的商人欺騙顧客啊!” “薄利多銷”是很多國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業法則。但是猶太人卻相反,他們的口號是“厚利才能賺錢”,結果,他們比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賺取了更多的財富。

《聖經》上説,當年上帝發大水淹沒不義之人時,曾預先告知義人諾亞,讓他造好一隻大船,全家避難於船上,並將所有動物按一公一母配齊,各帶一對。當時,“善”聞訊後也急急忙忙跑來找諾亞,要求登舟避難,諾亞説:“我只能讓公母各成一對的上船。” “善”只好跑回樹林,尋找可以和自己成為一對的對象,結果找到“惡”,便成雙成對地登上方舟。 從此以後,有善的地方就必有惡的存在

猶太人這種“不作存款”的祕訣,是一門資金管理科學。俗語講:“有錢不置半年閒”,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它講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週轉速度,減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單位利潤和總額利潤都得到增加。

“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 不管是在為人處世還是在做生意方面,猶太人都是非常謹慎的,他們所奉行的基本原則是:“每次都是初交。” 如果價格適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會滿意。但是,如果有人在別人的小麥還沒有收穫的時候就低價出售自己的小麥,那帶來的影響會波及到其餘的全體農民。低價當然受一般的消費者歡迎,但結局是:由低價造成的損失會轉嫁到別的商品上,這樣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沒有好處。

下面的這個故事,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猶太人“視錢如命”的態度: 有三名神父,分別是英國人、美國人及猶太人。三人一起參加一個講座後,彼此交流起自己的工作狀況。 美國神父問其他兩位:“對於教堂奉獻箱裏信徒們所奉獻出來的錢,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 英國人一向比較保守,所以英國神父説:“為了公平,我會在地上畫一條直線,然後把奉獻箱裏所有的錢,往天上一丟,落在地上直線右邊的,是屬於上帝的錢,作為教堂運作的經費;而落在直線左邊的,則算是我的薪水,留下來讓自己過生活。你們又是怎麼處理的?” 美國神父秉持美國人的務實精神,生*也較為活潑坦率一些。他説:“哦,我也跟你差不多,我是在地上畫個圓圈,當然,圓圈不能畫得太大啦!然後把奉獻箱的錢呢,往

《塔木德》上寫道:“有人未老先衰,有人老而彌堅。”猶太人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馬克思曾説過:“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滿足,就越感到自己知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進取,在這方面無數成功者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相反,只要你精於處世之道,則犯了嚴重錯誤也沒事。許多能力平庸的管理人員,都能安然過公司的人事大變動,原因就在於他們和人交往時,通情達理,討人喜歡;一旦有錯,支持他們的人總會幫他們補過。

《塔木德》上説:“你沒有破綻,就不會上當;騙人的人身上,也一定有漏洞。” 聰明的猶太人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管是在戰爭還是在生活中,充分了解對手,找到並利用他的弱點,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猶太人認為:名貴的珠寶、鑽石、金飾,一擲千金,只有富裕者才買得起。既然是富裕者,他們付得起,又講究身份,對價格就不會那麼計較。相反,如果商品價格過低,反而會使他們產生懷疑。

許多人努力工作,並想通過節儉來儲蓄更多的錢,但他們卻浪費了很多時間。比如在百貨商店裏,很多購物的人,他們花了很多小時僅僅就是為了節約幾塊錢。他們可能節約了一點點錢,但卻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當然,節約和勤儉應該提倡,但變富的計劃的關鍵是價值。而且,很多人都認為價值是用金錢來計算的。實際上,價值是要用時間來計算的,因為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企業家不需要依靠個人的勤奮來爭取企業的成功,關鍵在於他是否有能力讓他的下屬更加勤奮。所以,他們的心思主要是放在如何將手上的資源最充分地加以利用,而不是對自己最充分地加以利用,這是企業家同勞動者的根本區別所在。 明智本身是不是一種美德?傳統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對現代人來説,它不是屬於道德,而是屬於心理學;不是屬於責任,而是屬於算計。康德已經不把它視為一種美德了,他解釋説:這只是高明的或巧妙的自愛,當然無可指責,但是沒有道德價值,也沒有其他作用,即使有也只是假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