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浩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65W

經典語錄

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不僅人人平等,甚至人和動物之間也平等。但是漢代官方學説主張“三綱五常”,人和人之間還等級森嚴,就更不用説人和動物之間了。在儒家看來,佛教的這些主張也是道德淪喪的瘋話。

林欣浩經典語錄

哲學史上有個不難理解的現象,生活越是困苦的哲學家,他的學説就越關注個人幸福。反之生活富足的哲學家,學説更容易脱離現實。斯賓諾莎就是典型的前者。 當斯賓諾莎意識到自己的幸福應該通過理*思考來追求的時候,他發現,在得出最終*之前還需要很長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裏,自己該怎麼生活呢? 他總結了幾個可以暫時執行的守則,大意是: 第一,説話要儘量讓別人明白,只要別人對我們的要求不會影響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求知),那就儘量滿足。 第二,只享受為保持健康所必需的生活樂趣。 第三,只求取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錢。

小乘要麼認為萬物實有,要麼認為萬物虛無。大乘認為,萬物本質是一種無法正面描述的狀態,叫做“空”。小乘只講自己修行,大乘主張普度眾生。大小乘之分為大乘創造。

無論是天*自私論,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全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把“我們為何成為這樣”和“我們應該怎樣”等同在一起。這些觀點的邏輯是,既然人類的基因是經過生存鬥爭而來的,那麼人類就應該把這種鬥爭精神延續下去,繼續通過競爭來篩選基因。

存天理滅人慾説要讓我們認識理,把濁氣摒除掉。滅的人慾是那些違反儒家制度的慾望。

我要説的就是,當主觀哲學(比如*古典哲學)涉及到可以經驗的領域,也就是科學管轄的領域裏的時候,我們要格外的小心。首先,這裏不存在什麼主觀真理,五行八卦和萬有引力不過是不同理論各自描述世界的工具而已,怎麼描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經得起經驗的檢驗。在*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衝撞中,幾乎在所有客觀經驗可以檢驗的領域裏,*古代文化都處於劣勢。我們靠《論語》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思考人生,這沒問題。但是我們不可能靠《論語》去生產一枚釘子,去做一門大*。所以重視古籍沒有錯,但要儘量把古籍的應用範圍限制在客觀經驗不能驗*、或者難以有效驗*的領域(比如倫理學呀),其他的事兒您就少管點兒吧。

歷史上有一個規律,在鬥爭中,哲學總站在弱者的一方。 這是因為哲學講思辨,講道理。而只有弱者才會去講理,強者不需要講理。

奢侈是什麼?貴而無用就叫奢侈。而哲學這玩意超級無用。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一聽説你是學哲學的,都狂羨慕。人家想:這人家裏得多富裕才敢往哲學身上糟踐錢啊。

進化論的意思僅僅是,基因中那些適合環境的部分被保留下來了,不適合的部分被淘汰了。這中間並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

加繆:世界是荒謬的。當形而上學不存在後,歷史和個人的目的都不存在了,人生和世界沒有任何目的,所以世界是荒謬的。

佛學有嚴謹的邏輯:萬法緣起。沒有創世論,佛祖也只是萬物眾生中的一個。萬法無常: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沒有不滅的靈魂。

當神學家們試圖*上帝存在的時候,這同時不也就意味着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嗎?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基督徒絕不能質疑上帝的存在。那麼可以説,從神學家們把哲學引入神學的一瞬間起,他們就已經開始背離自己的信仰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