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在閱讀方面,人類與動物並不是全無關聯。動物能否看懂環境,往往決定著它能否安全地生存...

來源:國語幫 2.43W

問題詳情:

材料一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在閱讀方面,人類與動物並不是全無關聯。動物能否看懂環境,往往決定著它能否安全地生存...

材料一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在閱讀方面,人類與動物並不是全無關聯。動物能否看懂環境,往往決定著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閱讀作為客觀世界的環境,也要閱讀以符號為中介的書籍。

當人越來越多地閱讀書籍的時候,人對客觀自然環境或環境的閱讀也發生了變化。這就是說,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時,已經帶著自身有價值取向的意義和理解結構是“看”客觀世界了。閱讀就是一個通過編碼符號進行的意義再生或過程。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與幾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聯絡起來,也可以與遠在歐美的哈貝馬斯、羅爾斯的精神世界聯絡起來。有了這兩個維度的精神聯絡,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豐富起來。

(取材於韓震《閱讀的本質》)

材料二

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中,11.1%的國民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此外還有7.6%的國民閱讀10本及以上電子書。

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報刊和電子書閱讀量見下表:

(取材於劉彬《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發布》)

材料三

千百年來,書籍都是人類文化的標誌,是發達文明的象徵。然而,網際網路的出現正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紙質書的未來正愈發顯得不那麼確定。還有什麼能阻止書籍的數字化程序?是人類的情感,還是書籍超越文字載體的價值所在?

上世紀後期,唐·麥肯齊提出的“文字社會學”理論認為,承載文字的物質形式(書)會影響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許多當代學者不再只是關心書頁上的文字,而開始關注書籍作為一個整體的重要*,包括封面、字型、配圖等書籍的各個要素。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將同一文字的不同版本的封面進行排列,我們就會發現,公眾對文字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態度一直在不斷地變化。印刷字型和封面一樣,能夠代表書籍所處的時代。不斷翻新的技術使在書內大批量印刷影象成為可能,同時也為書籍打上時代的烙印。

機械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同一版本的書與書之間幾乎沒有區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讀者或收藏家會在書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從那些標記、批註或藏書票中,我們可以分析讀者和文字之間的私密關係,也可以瞭解一本書可能產生的時代影響。一篇文稿從編輯到付印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任何差錯以及隨之而來的修正,都可能帶來網一版本書籍的個體多樣*。從中,我們成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改變,或可以窺見時局的風向特變。紙質書的裝幀過程也給後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遺產。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書籍裝幀中,人們發現了17世紀平期一位書商的記錄,其中提到莎士比亞的另一齣劇作《愛的功勞》。早有學者提出過莎翁曾寫過對應《愛的徒勞》的另一劇本,這個發現顯然為這種觀點提供了*據。

“書籍成為歷史”的說法是悲觀的,但“歷史”的含義同樣也是積極的,它讓人們認識到書籍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擁有值得保護和詮釋的豐富意義。

(取材於陸紆文《數字化時代,我們如何解讀快質書的價值》)

4. 根據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無論動物還是人類,都需要對周圍環境進行“閱讀”。

B. 無論閱讀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是一個意義再生成的過程。

C. 無論紙質書還是電子書,2019年成年國民中至少有7.6%的人閱讀量不少於10本。

D. 無論紙質書還是報紙、期刊,其2019年人均閱讀量都比電子書大。

5. 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正確的項是(   )

A. 紙質書和電子書分別從兩個維度呈現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B. 閱讀書籍影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閱讀,所以成年人更願意選擇紙質讀物。

C. 電子書無法承載“文字社會學”資訊,直接影響了成年讀者對各類讀物的選擇。

D. 因為物質形式本身和印刷裝幀流傳所產生的意義,紙質書難以被電子書徹底取代。

6.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字社會學”理論的一項是(   )

A. 學校環保社團利用廢舊書刊的書頁製作成摺紙工藝品,進行公益售賣。

B. 宋代雕版書多用歇、顏字型,特*鮮明,墨*清潤,刻寫精良,為後世所重。

C. 書籍會因為閱讀者留下的簽名、批註等獨特個人印記而增加收藏價值。

D. 同一書籍因傳抄、印刷、裝訂而產生的版本差異,給書籍打上鮮明的時代格印。

【回答】

4. D    5. D    6. A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對應的句段,仔細辨別原文內容與選項內容的細微之處。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時間、頻率、範圍的副詞,以及某些代詞的指代物件。理清選項中的內容在原文中的邏輯關係,審查是否有增刪詞語的現象。

D項,“無論紙質書還是報紙、期刊,其2019年人均閱讀量都比電子書大”說法錯誤。根據材料二圖表所示,2019年期刊的人均閱讀量是2.33,電子書人均閱讀量是2.84,很顯然,期刊的人均閱讀量比電子書要小。

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資訊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範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係、輕重範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

A項,“紙質書和電子書分別從兩個維度呈現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說法錯誤。結合原文“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與幾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聯絡起來,也可以與遠在歐美的哈貝馬斯、羅爾斯的精神世界聯絡起來。有了這兩個維度的精神聯絡,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豐富起來”分析可知,兩個維度應指時間和空間維度,並非指紙質書和電子書,選項曲解文意。

B項,閱讀書籍影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閱讀,所以成年人更願意選擇紙質讀物”說法錯誤。通讀全文可知,三則材料並未提及“成年人更願意選擇紙質讀物”的原因,只是在材料二的圖表中顯示報紙的閱讀量較大;且綜合材料所述以及我們的認知可知“閱讀書籍影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閱讀”也並非是人們選擇閱讀載體的原因,選項無中生有。

C項,“電子書無法承載‘文字社會學’資訊,直接影響了成年讀者對各類讀物的選擇”說法錯誤。結合原文“唐·麥肯齊提出的‘文字社會學’理論認為,承載文字的物質形式(書)會影響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許多當代學者不再只是關心書頁上的文字,而開始關注書籍作為一個整體的重要*,包括封面、字型、配圖等書籍的各個要素”分析可知,文中並沒有電子書無法承載“文字社會學”的資訊;且文中亦無影響了成年讀者對各類讀物的選擇因素的分析。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根據原文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做這類題因為是“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出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絡上下文篩選資訊、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資訊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本題題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字社會學’理論的一項是”,作答本題,首先要明確“文字社會學”的內涵。結合“上世紀後期,唐·麥肯齊提出的‘文字社會學’理論認為,承載文字的物質形式(書)會影響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分析可知,“文字社會學”指的是承載文字的物質形式(書)影響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

A項,“學校環保社團利用廢舊書刊的書頁製作成摺紙工藝品,進行公益售賣”不符合,“廢舊書刊的書頁製作成摺紙工藝品”只是單純的作為商品存在,並沒有影響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

故選A。

【點睛】篩選資訊歸納要點,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資訊提取出來,然後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資訊集中起來,並加以整體處理。歸納內容要點的途徑,在具體的文章中找出相關的概括*語句,概括*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時,要提取精要,*歸納。有的文章,雖然有概括力強的語句,但與試題要求歸納的角度不一致,這時,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範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歸納概括時要注意,儘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要注意防止要點遺漏。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