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魂魄猶在*山圖範曾在李可染先生誕辰百年之際,我們回顧一世紀來藝術的長河,真可謂千...

來源:國語幫 2.8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魂魄猶在*山圖範曾在李可染先生誕辰百年之際,我們回顧一世紀來藝術的長河,真可謂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魂魄猶在*山圖

範曾

在李可染先生誕辰百年之際,我們回顧一世紀來藝術的長河,真可謂千帆競發。可染先生的出現,有他的歷史背景,當一個時代的藝術整體奔向渾渾噩噩的時候,需要聖潔的藝術;而藝術風貌整體墮入輕佻時,需要凝重的藝術,這正是李可染適時而生的緣由。

由於本能的拒絕鄙俗,可染以無待的心境在喧囂的世態中*而不倚,自強而不息,謙仁而不傲。當可染先生朝斯夕斯、胸無旁騖地沉浸於自己寧寂而莊嚴的心靈王國的時候,他畫作的美便與教養合而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個一代人,還將千秋萬代地陶冶下去。藝術的助人倫、成教化,不是如演說家那樣帶有著直接的目的*。它在潛移默化之中,使人們心悅誠服,趨向社會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藝術正是如此更內在地激勵著人們的心靈。

可染先生對大自然潛在密碼的破譯,直接與他的道德向善的趨向不謀而合,而於此時,李可染的藝術與道德合而為一。當李可染先生歎賞大自然,如此深沉地傾注自己的對祖國大地山河的刻骨銘心的熱愛時,他顯然站在了民族文化捍衛者的前列。

可染先生有一種表達超越感觀尺度的能力,這就是他內心所具有的崇高感使然的能力,他對大地山河仰之彌高,而這種情懷的恃守,表現為他“大”的藝術。宛若語言的表達,與表達的意義,都有相關的音調,這就是藝術家所獨有的風格。或沉雄博大、或清新俊逸……只要是與崇高相連,他們都是美的,雖情態萬殊,而其藝術已如自然。

可染先生大宗師一樣“來吾導夫先路”,藝術家,偉大的藝術家,都應該,也必然如此。

可染先生當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在他異乎常人的語言方式。這是一種極具個*化的符號,這不是每一個苦學者所可達致的。當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能,但憑著他更深邃的智慧,認識到它的不可靠,當曇花一現的時節過去之後,留下的是殘枝敗葉。

可染先生告訴我,他年輕時作畫極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作畫,在朋友與來客寒暄片刻回到畫室時,可染竟已畫畢,主人大讚嘆,以為神來之筆,先生亦頗自喜。先生告訴我,多年之後,他才*然有悟,必須力矯這樣的用筆。我知道了先生所說的“慢”非只指時間,更重要的是用筆的品質。先生還告訴我,他少年時有一位極富才華的朋友,寫給他的信,毛筆字的稚拙天真、渾厚朴雅,使他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內心的感動,這感動是如此的刻骨銘心,竟至談到此事時,先生的表情顯得那樣的莊肅和神往。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一生之中總會不期而至地遇到這樣突兀的心靈感悟,僅這一次,足以改變藝術家一生的道路。研究藝術家的心靈歷程,那些遽然蛻變和瞬間重生,有時來得迅猛近乎禪家的頓悟。

可染先生好學而敏求,這是他“苦學派”的唯一解釋,苦學者不意味著枯*無味的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書法課,他不強求碑帖的選擇,他說要平心靜氣地讀碑,知其間架,重其用筆,悟其風神,能於此三者有所悟,則去書道不遠矣。書法課上,可染先生不喜歡一揮而就式的所謂筆動心不動的、麻木不仁的寫字習氣。可染說用筆之際雖所向空無一物,然則胸中應覺艨艟之遇浪遏,衝波逆折而前,當此之時,筆鋒必有生*出焉,必有稚拙出焉。有生*稚拙矣,然後再求大巧,則大巧即在其中。

可染先生於書法所下功夫可謂焚膏繼晷,三十多歲時的風華婉轉至五十歲後一掃而空,石破天驚,創曠古無雙之結體用筆,無絲毫泥古、媚俗、求奇、矯飾、市井、鄉愿……一切的書畫藝術可惡的痕跡與可染先生的書法格格不入,只覺錚錚其骨、磔磔其態,近之則畏,遠之則敬。可染先生的字我行我素,決不苟合取容,是頗見他筆下之牛“時亦強犟”的*格的。

先生的“學而知之”的部分,當然還包含了他對素描的積年錘鍊、對光影的敏銳認識。在此先置而不論。

先生稱自己是“困而知之”,人們不要以為可染先生當真的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守干城,“鈍者勉為”。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動*畫史這座沉重的列車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揚的是中華文化所素有的偉岸與高華,他極端鄙棄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調的、市儈的藝術,這神聖的自尊支撐著他博大的靈魂,打進去,致勇也;打出來,奪魂也,這其中數十年苦心孤詣,念茲在茲,朝斯夕斯,方才有了又一次的偉大。誠如可染先生題賜予我的“七十二難,玄奘西天取經不畏七十二難,今以此四字書贈範曾同學”。我們一代代都抱著跣足苦行的巨集願,在藝術征途上踽踽而前,“困”者,“難”也,是深覺萬難之下的渺小與決絕。

至此,我們可得如下之結論,可染先生的經歷包含著謙遜和偉大,正如泰戈爾有言:“當一個人大為謙卑的時候,就是他接近偉大的時候。”

(轉載自《新華文摘》,《*文化》2007年秋季號,有刪改)

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可以說藝術是供人們來欣賞的,它的創作意圖不是用來教化人的。因為藝術對人的教化是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是如演說家那樣帶有著直接的目的*。

B.可染先生洞悉著大自然的規律法則,深為這種魅力所折服。這些領悟轉化到他的畫作中,體現出自然與他的追求的深深契合。

C.畫作傳達的意旨宛若表達的語言,畫作的內容宛若語言表達的意義,語言和意義由音調連線,畫作的內容和意旨由風格相連。

D.曾經的可染先生因為作畫神速而令人讚歎,自己也頗多自喜之情,但經過歲月的洗禮,先生卻要“慢”下來,花時間才能做出好作品。

E.文章是為畫家李可染先生做的傳,但是卻在先生對於書法的研習上花了大量的筆墨,這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回憶了先生是如何“學而知之”的。 

14.先生的畫作有何獨到之處能夠產生“來吾導夫先路”的作用?請概括並分析。

15.這篇傳記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成文,這樣寫在有哪些方面的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16.這篇傳記以泰戈爾的名言“當一個人大為謙卑的時候,就是他接近偉大的時候”結尾,可染先生是如何以謙卑接近偉大的?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3.選E得3分,選B得2分,選D得1分,選A、C不得分。

14.①聖潔凝重。當時的藝術整體渾噩輕佻,先生實時而生。②畫作的美與教養結合。先生的畫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使人趨向崇高。③藝術與道德結合。畫作中有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捍衛民族文化。④作品中表現出崇高感。他有超越感觀尺度的能力,崇高感使他的藝術已如自然。

15.①內容上,選擇與“我”有關的事件成文,選材靈活,對先生的敬佩熱愛之情溢於言表。②結構上,行文流暢自然,便於作者將大量的主觀情感和自己的評論融入傳記。③閱讀效果上,讓傳主的生平更可信,讀者更容易被作者的情感打動,更能夠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發人深省。

16.①品質方面。先生以一種謙仁而不傲的品質沉浸在自己王國裡,品質不俗,畫作優秀。②天資方面。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並不自恃本能,智慧深邃。③學習方面。先生能夠博採眾長,敏學好悟,苦練創新,藝術造詣頗高。④追求方面。在推動畫史弘揚文化的責任面前,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但所為體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博大的靈魂,迎來了又一次偉大。

【解析】

13.

試題分析:A.文中只是說繪畫的教化意圖不如演說帶有直接的目的*,並不是說沒有教化作用,屬於無中生有。B.從“可染先生對大自然潛在密碼的破譯,直接與他的道德向善的趨向不謀而合,而於此時,李可染的藝術與道德合而為一。當李可染先生歎賞大自然”可知正確。 C.根據原文,應該是“畫作的內容宛若表達的語言,畫作傳達的意旨宛若語言表達的意義”的比較關係。D.原文說“我知道了先生所說的“慢”非只指時間,更重要的是用筆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品質。 E.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體現傳主的品質特徵,進而塑造傳主的形象,這是傳記的常見寫法。

考點:分析語言特*。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這道題設題角度是文章第一層次作者對於傳主評價部分的總結句該如何理解。考查的是相關文章內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點是篩選和整合能力。作答時首先要看清楚層次關係,再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篩選整合作答。同時要注意作答要求。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這道題要結合第一人稱的行文好處和傳記的文體特徵進行思考,同時要與常見的以敘事為主的傳記的行文特點比較,尋找獨特之處。對於傳記的文字特徵的考查是2015年實用類文字的新題型,要高度重視。

考點:分析文字的文體基本特徵。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題,屬於探究*質,此題難點在於謙卑的理解,結合全文,既有謙虛自知,又有卑微渺小,然後要梳理文中結構層次,品質本*、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結合題幹進行作答。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