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紱①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家貧甚,學勤苦至艱。康熙四十七年舉*西鄉試第一,中康熙四*年進士。雍正...

來源:國語幫 2.32W

問題詳情:

李紱①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家貧甚,學勤苦至艱。康熙四十七年舉*西鄉試第一,中康熙四*年進士。雍正...

李紱①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家貧甚,學勤苦至艱。康熙四十七年舉*西鄉試第一,中康熙四*年進士。

雍正五年,誣為庇護私黨受劾②,議罪二十一款,革職交刑部審訊。身繫獄中,日誦書飽啖③熟睡,同獄甘肅巡撫稱其“真鐵漢也”。兩次決囚,雍正命縛至西市,以*置頸,問:“此時知田文鏡④好否?”對曰:“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刑部查抄其家,室內簡陋,別無長物⑤,其夫人之飾,皆銅製品,固不似達官顯宦。雍正乃信其廉,將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喪,與縣令李廷友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親主教席,一時名士雲集,“才鄉”教風得以重振。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鄉,居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⑥,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

【註釋】①李紱(fú):臨川榮山人。清代名臣、理學家、詩文家、方誌學家。②劾:*劾。③啖:吃。④田文鏡:字抑光,康熙末年任侍講學士,雍正朝授兵部尚書銜。⑤別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⑥上橋寺石芝園:今文昌橋上沿河路。

9.對下面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中∕康熙四*年進士                     B.中康熙∕四*年進士

C.中康熙四*年∕進士                     D.中康熙∕四*年∕進士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雖  (     )       (2) 乃(         )

11.翻譯句子。(2分)

身繫獄中,日誦書飽啖熟睡,同獄甘肅巡撫稱其“真鐵漢也”。

12.選文為表現李紱的形象,主要寫了哪幾件事情?請用自己的話概述。(2分)

13.選文為了體現李紱的為官清正,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試舉例分析。(2分)

  

【回答】

9.A【解釋】“中”是“考中”的意思,為動詞,故應在動詞和賓語之間劃分節奏。

10.(1)即使;(2)才。【解釋】“雖”的意義和《口技》“雖人有百手”中“雖”相同,“乃”的意義和《狼》“乃無前狼假寐”中“乃”相同。兩詞皆能從學過的文言文中找到*。

11.李紱被關押在獄中,每天讀著書,吃飽飯,睡好覺,一同被關押在獄中的甘肅巡撫稱讚他“真是一個鐵漢”。

11.李紱被關押在獄中,每天讀著書,吃飽飯,睡好覺,一同被關押在獄中的甘肅巡撫稱讚他“真是一個鐵漢”。

12.①少年聰慧,家境貧寒;②為官清廉、耿直,寧死不屈;③捐辦書院,親身講學,教化鄉風。

13.示例1:採用側面襯托的寫作手法,為突出李紱為官清正,通過“同獄甘肅巡撫稱其‘真鐵漢也’”這句來表現。示例2:採用側面襯托的寫作手法,為突出李紱為官清正,通過“室內簡陋,別無長物,其夫人之飾物,皆桐製品”這句來表現。

參考譯文:

李紱,從幼時就顯得聰慧過人,有神童的稱譽,十歲時能寫詩。家境十分貧困,但他學習特別勤奮刻苦。康熙四十七年獲得*西鄉試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年進士。

雍正五年,李紱被誣衊為庇護私黨罪受到*劾,評議罪行共二十一條,被革去官職交給刑部審訊。李紱被關押在獄中,每天讀著書,吃飽飯,睡好覺,一同被關押在獄中的甘肅巡撫稱讚他“真是一個鐵漢”。兩次處決死囚,雍正下令綁縛李紱到西市,(劊子手)拿*架在李紱脖頸上,問:“這個時候知道田文鏡是好還是壞吧?”李紱回答:“我即使被處死,還是不知田文鏡好在什麼地方。”刑部查抄李紱家,屋內傢什簡陋,沒有一件值錢的物品,他夫人的飾物,全都是銅製品,根本不像達官顯宦那樣富貴。雍正才相信李紱的廉潔清正,就將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紱返鄉守母喪,與縣令李延友共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且親自擔任主要教師,一時間有名望的學士雲集書院,“才鄉”教育風氣得以重振。乾隆八年,(李紱)因病(向朝廷)告老回鄉,居住在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今文昌橋上沿河路),擔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講學。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