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孔子創立的儒學,雖然沒有忽視人與自然關係的統一,也涉及到老莊...

來源:國語幫 1.2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孔子創立的儒學,雖然沒有忽視人與自然關係的統一,也涉及到老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


孔子創立的儒學,雖然沒有忽視人與自然關係的統一,也涉及到老莊“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現實與期待未來,尋求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之道。從漢唐兩千餘年以來,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學盛行之時。因此,有人說,孔子創立的儒學,可以稱為是一種盛世之學。儒學所涉的主要內容,簡要而言就是隆禮、重仁和尚中道三項論題。


“隆禮”就是鄭重地遵循禮法。禮教不是孔子的創造,是先民的文化積澱。最早形成於文明社會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時周公制禮作樂,至東周春秋末,社會動盪不安,出現“禮崩樂壞”的社會無序狀態,故孔子倡導“復禮”。“不知禮,無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認為“知禮”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禮治是社會結構的保*,只有禮治,才能規範人與人和人與社會關係的基本秩序。這充分說明禮制就是社會制度,而禮治則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根據與法則,可見孔子論禮與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禮教的說法。這種思想對規範漢唐以來的社會形態、促進社會有序發展,曾產生過積極影響,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重仁”就是主張人應有仁的品格。孔子認為仁的含義,就是人與人之間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義。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說“仁者,愛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張,從而說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會”的理想信念,這成為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社會*的美好藍圖。


“尚中道”的辨*思想,是孔子對自古以來“允執闕中”的發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遺留的閃光思想。唐堯曾對舜說,若執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內便會避免困窮,天祿便會長存的。春秋時代,百家爭鳴,集中於一個“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韓非則倡“法治”,主張以強用中。孔子認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會中之三種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為最佳。同時,孔子認為事物在發展中又有中庸、過、不及三種形態,而中庸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對立統一狀態,他表示事物之質的規定*,因此持中的要義,就是要執持事物之質,這也就是“和為貴”之義。


總之,孔子一生做出總結古學、興辦私學和創立儒學三件偉業,他的隆禮、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積極意義和現代價值,併為國內外有識之士矚目。1988年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必須汲取*孔子思想中的智慧。”這種認識無疑是很有道理的。


6.下列對孔子儒學思想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創立的儒學是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繼承也有否定,忽視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學創立中建立了隆禮、重仁和尚中道三項論題,深化完善了*古代哲學思想。


C.孔子創立的儒學,自漢唐兩千餘年以來,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學盛行之時。因此,有人說儒學是一種盛世之學。


D.孔子創立的儒學,汲取了老莊等哲學思想的智慧,同時又更加註重現實與期待未來,尋求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之道,受到人們的尊崇。


7.下列對孔子儒學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所推崇的“禮教”是西周時周公所創造的,孔子認為“知禮”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禮治是社會結構的保*,“不知禮,無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張人應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導“仁者,愛人”,他的“仁政”主張,為我們構建了一幅“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


C.“尚中道”的辯*思想,是孔子對自古以來“允執闕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代,唐堯就曾對舜說,若執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內便會避免困窮,天祿便會長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遺留的。以後不同流派又不斷充實和發展,孔子認為中道是和,提出“和為貴”的思想。


下列對原文資訊的提取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禮教體現了孔子論禮與其政教的合一。歷史*這是規範人與人和人與社會關係秩序的唯一保*。在漢唐以來的社會演變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B.中道思想體現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認為在社會“左中右”三種人中,“中庸”之人為最佳,“過與不及”這兩種人不能體現“和為貴”的哲學內涵。


C.有人認為,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向人們貫徹*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


D.孔子的儒學思想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哲學理念,與其他哲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文明發展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今天仍會有它可借鑑的現實價值。

【回答】

D(D項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對該段主要資訊的概括。A項主要資訊在第一段,正確的資訊是孔子創立的儒學“也涉及到老莊‘道法自然’的哲理”,並沒有忽視該哲學思想。B項“隆禮、重仁和尚中道”等內容,不是孔子所建立的,“隆禮”是先民的文化積澱,文中也明確表示不是孔子所創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遺留的閃光思想,堯舜時期就已存在,故該項錯。C項的表述只是一種現象,並沒有體現儒學思想的內涵,答非所問,故該項錯。)


D(該題資訊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個自然段,涵蓋了孔子儒學的內容。D項見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對中道思想的理解。A項資訊在第二段,禮教是先民的文化積澱,最早形成於文明社會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編制禮樂,故該項中說“‘禮教’是西周時周公所創造的”錯。B項資訊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張是孟子提出的,張冠李戴。C項資訊在第四自然段,該項中前提條件錯,唐堯舜時期不是春秋時代,故該項錯。)


D(D項資訊涉及到全文,是對文中主要資訊的正確概括。A項資訊在第二段,“唯一保*”錯誤;“始終起著積極作用”錯誤,原文是說“曾產生過積極作用”,故該項錯。B項資訊在第四段,“中庸、過、不及”是指事物發展的三種形態,不是指人,故該項錯。C項資訊在最後一段,“貫徹*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錯誤,原文只是說要“汲取*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學思想,擴大了範圍,是對文中資訊的錯誤理解。)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