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

來源:國語幫 3.1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扈蹕樂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其罪。謙正詞嶄嶄,聲*震厲。高煦伏地戰慄,稱萬死。帝大悅。出按*西,雪冤囚數百。疏奏陝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早輒上聞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築堤障,計裡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大同孤懸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別設御史治之。盡奪鎮將私墾田為官屯,以資邊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在官九年,遷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也先深入,視京城可旦夕下。謙令石亨設伏空舍,遣數騎誘敵。敵以萬騎來薄,副總兵範廣發火器,伏起齊擊之。也先弟孛羅、平章卯那孩中*死。相持五日,也先邀請既不應,戰又不利,知終弗可得志,又聞勤王師且至,恐斷其歸路,遂擁上皇由良鄉西去。論功,加謙少保,總督*務。謙曰:“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固辭,不允。謙*故剛,視諸選耎①大臣、勳舊貴戚,意頗輕之,憤者益眾。又始終不主和議,雖上皇實以是得還,不快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與曹吉祥、徐有貞等既迎上皇復位,宣諭朝臣畢,即執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誣謙等與黃竑構邪議,更立東宮。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千戶白琦又請榜其罪,鏤板示天下。一時希旨取寵者,率以謙為口實。及籍沒,家無餘資,獨正室鐍鑰甚固。啟視,則上賜蟒衣、劍器也。死之日,*霾四合,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陳逵感謙忠義,收遺骸殯之。逾年,歸葬杭州。

(節選自《明史·于謙傳》)

【注】①耎(ruǎn):軟弱。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B.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C.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早/輒上聞

D.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進士,*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B.超遷,遷是指古代調動官職,超遷是指超越一般的升遷過程,職位得到連續升遷。

C.勤王,指盡力於王事,後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創制的一種繡蟒的官服,明初只限於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寵親信之人所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于謙口才出眾,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狀,最終朱高煦伏法認罪;在*西時,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數百人。

B.于謙正直為民,震懾一方。黃河水患,他主持修築堤壩,設定亭長並督促加強維護;他沒收守邊將官私自開墾的田地來供給邊防用度;太行的盜賊迫於他的威望都隱匿起來。

C.于謙運籌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享設下埋伏,派遣騎兵誘敵深入,歷時五天打敗也先;朝廷評定功績,他以邊疆不穩為由堅決推辭。

D.于謙含冤遇害,義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誣陷而遇害,死之日,*雲聚集,天下人都認為他冤枉;陳逵被于謙的忠義感動,收殮他的屍體埋葬了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同孤懸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別設御史治之。

(2)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千戶白琦又請榜其罪,鏤板示天下。

14.《明史》稱讚于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可是他最終卻含冤而死,原因何在?請結合文字簡要概括。

【回答】

10.D

【解析】“輕騎”是“遍歷所部”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興革”與“所宜”組成所字片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

11.B

【解析】B項,“職位得到連續升遷”錯誤,職位得到連續升遷指的是“累遷”,“超遷”指的是越級升遷。

12.C

【解析】C項,“歷時五天打敗也先”錯誤,原文“相持五日,也先邀請既不應,戰又不利,知終弗可得志,又聞勤王師且至,恐斷其歸路,遂擁上皇由良鄉西去”可知,也先考慮會談無望,作戰又不順利,救援的*隊馬上就到了,才撤兵離去。

13.(1)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員不能按時到達,他上奏書建議另外設定御史管理它。(按,巡行;別,另外;治,管理。)

(2)丁亥年,殺于謙於集市,沒收他的家產。千戶白琦又請求張榜公開他的罪過,鏤刻於板上宣示天下。(棄謙市,殺于謙於集市;籍,沒收;榜,張榜公開。)

14. ①*格剛直,輕視怯懦的大臣有功勳的舊臣和皇親貴戚,遭人怨恨而被誣衊。②于謙始終不主張和議,太上皇因此不喜歡他。

參考譯文: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考中永樂十九年進士。宜德初年,授官御史。上奏對答的時候,言談博雅流暢,皇帝為之傾聽。他跟隨皇帝征伐樂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謙口頭列數他的罪狀。于謙言詞鄭重斬切,聲*威嚴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發抖,說罪該萬死。皇帝十分高興。出京巡按*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數百人。上疏奏報陝西各處低階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禍害,詔命派遣御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于謙能夠託付大任,正值增設各部右侍郎任直省巡撫,於是親手寫上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升遷他任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到達官所,輕裝騎馬全面視察所管轄的地方,邀請訪問父老鄉親,審察當時情況所應當建立和革除的,馬上寫好奏疏議論其事。一年共數次上書,稍有水災早災,就上報。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不時有河水衝擊而決口。于謙命令加厚修築堤壩,按里程設定亭,每亭有亭長,責令督促統率修築維護。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員不能按時到達,他上奏書建議另外設定御史管理它。全部強取守邊將官私自開墾的田地作為官田屯種,用它來資助邊防用度。他的威望和惠德到處傳播,太行潛伏的盜賊都避開隱藏。任官九年後,升遷為左待郎,享受二品官俸。

當初,也先入侵,以為京城能夠在一天內攻下來。于謙命令石亭設下埋伏,騰空房舍,派遺幾名騎兵引誘敵人。敵人用一萬多騎兵來進攻,副總兵範廣發動火器,埋伏的士兵起身一齊攻擊敵人。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中*而死。相持了五天,也先約請他們會談已經不被答應,作戰又不順利,知道最後是不能如願的,又聽說救援國難的*隊馬上要到了,害怕截斷他的歸路,於是挾持上皇從良鄉往西方離去。評定功績,加於謙任少保,總管*務。于謙說:“四面邊境戰事很多,這是卿大夫的恥辱,哪裡敢邀功請賞呢!”堅決推辭,皇帝不答應。于謙*格本來就剛直,看到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勳的舊臣和皇親貴戚,內心頗輕視他們,於是怨恨他的人更多。他又始終不主張和議,雖然太上皇確實是因此才得以返還,卻不喜歡他這樣。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已經迎接太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訓諭大臣完畢,馬上捉拿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關進監獄。誣陷於謙等人和黃竑合謀奸邪,重新樹立東宮。丁亥年,殺于謙於集市,沒收他的家產。千戶白琦又請求在榜上公開他的罪過,鏤刻鐵板宣示天下。當時希望取得寵信的人,大多以于謙作為話柄。到登記沒收他的所有財產的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東西,只有正室的鎖很堅固。開啟一看,是皇上賜給他的蟒衣、劍器。他死的那天,*雲從四處合聚,天下的人都認為他冤枉。都督同知陳逵為于謙的忠義所感動,收殮他的屍體埋葬了他。第二年,歸葬在杭州。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