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下題。賣花聲張舜民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湖。爛...

來源:國語幫 6.73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下題。賣花聲張舜民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湖。爛...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下題。

賣花聲

張舜民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注】張舜民,北宋文學家、畫家。元豐四年從高遵裕徵西夏,無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謫監郴州。南行途經岳陽作此詞。

18.“三閭”指誰?借吊“三閭”表達詞人什麼樣的心境?

19.簡要賞析“又看暝*滿平蕪”中“滿”字的妙處。

20.詞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回答】

18.屈原(1分)。忠而被謗的悲憤和遠離國都的淒涼。(2分)

19.滿:有“佈滿”之意,動態地表現了夜*漸深,最終籠罩原野的過程(1分),營造出蒼茫悲涼的氛圍(1分),襯托出詩人年華空逝、報國無門的悲苦與悽愴。(1分)富有表現力。(1分)

20.①遠離君王(忠而被貶)的苦悶;②流落*湖的孤獨;③年華空逝的悲苦;④思鄉(或思君)的惆悵。(4分,每點1分。)

【解析】

18.【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三閭’指誰?借吊‘三閭’表達詞人什麼樣的心境”,這是考查詩歌中的典故及運用典故的作用。第一問比較簡單,課本內曾經學過《漁父》這篇文章,可以知道“三閭”是指屈原;對於第二問,考生應先明確用典的目的,再結合詩歌的註釋和主旨作答。“擬將憔悴吊三閭”,“擬”即效仿之意。“憔悴”形容人瘦弱,面*不好看:顏*憔悴,形容枯槁,枯涸。引申為勞苦,失意。“三閭”,戰國時楚國官名,屈原貶後任此職,此處指屈原。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至於*濱,被髮行吟澤畔,顏*憔悴,形容枯槁。”後西漢賈誼因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而受毀謗與排擠,在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 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以後作《吊屈原賦》,他認為自己*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賦中不但慨嘆屈原生前的不幸,對他寄以極大的同情;同時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統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抒發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此處詩人吊屈原也有此意,借屈原才華橫溢,正直不屈,忠君愛國卻 幾遭放逐的悲慘遭遇,表達了自己“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悲憤苦悶和遠謫異地的淒涼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典故包括古代的歷史人物活動、神話傳說、古代詩文的句子等。運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簡意豐、語言含蓄而不直露的特點。鑑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一是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二是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在唐以後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引用前任語句,用事,即運用歷史故事,引用神話故事。本題是運用歷史故事來表達個人情懷。

19.【試題分析】題幹要求“簡要賞析‘又看暝*滿平蕪’中‘滿’字的妙處”,這是考查詩歌煉字的技巧。“又看暝*滿平蕪”,“暝*”即暮*,夜*。“平蕪”即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渾渾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見暮*漸起,漸濃,籠罩整個曠野。“滿”有“佈滿”“充滿”之意,一則寫出夜*漸濃的動態過程,寫出時光偷逝,寫出詩人內心隱隱年華空逝報國無門的悲苦。二則也寫出暮*之濃,遍佈之廣,以昏沉蒼茫的夜*襯托出詩人悽愴的內心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煉字,指錘鍊詞語,指詩人經過反覆琢磨,從詞彙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煉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煉字類答題: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比如本題中的“滿”字,應先理解“滿”的意思,然後再結合“滿”修飾的物件來體會其效果。

20.【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詞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找到“踟躇”一詞所在的位置,然後再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原因。“樓上久踟躇”, “踟躇”,徘徊不前,逗留之意。起句即以“久踟躕”寫出心思沉重。且因這句話在詞作的開頭,故應關注後面的內容,“地遠身孤”“流落*湖”,寫流落*湖的孤獨;“擬將憔悴吊三閭”,借屈原的典故來寫自己忠而被貶的苦悶;“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寫思鄉之惆悵。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此類題目,應按照如下思路進行解答:1.審題:主要審兩點:一是所給語言片段的位置和內部的層次(前面說的“句”“聯”“片”等);二是所給語言材料是整首詩還是詩中的片段,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涉及分析情感題的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如材料是區域性的,則要聯絡全詩甚至標題來分析;如是整體,則要分成幾個區域性來看。比如本題,看似是針對區域性設問,但細細分析即可知道,應關注整首詞作,因“踟躇”一詞處於詞作的開頭,故應關涉下文所有的內容。2.答題:(1)答題時特別強調:①置身詩境。通過閱讀,置身詩境,藉助已有的生活體會與審美經驗,與詩人取得共鳴;藉助聯想與想象,進入詩人所描繪的境界中,獲得新奇的審美體驗。②以意逆志。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