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簡稱MCN),是真核類生物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是由染*體片段或整條遊離的染*體形成的(如圖所示)。微核...

來源:國語幫 2.81W

問題詳情:

微核(簡稱MCN),是真核類生物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是由染*體片段或整條遊離的染*體形成的(如圖所示)。微核的形成與環境汙染有密切的關係,可通過觀測統計微核率的大小,認識和評估汙染物對生物的影響。某科研人員進行了課題為“**鉛對小麥根尖細胞遺傳毒*效應”的研究,研究方案和結果如下: 微核(簡稱MCN),是真核類生物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是由染*體片段或整條遊離的染*體形成的(如圖所示)。微核...  ①選擇飽滿和均勻的小麥種子於蒸餾水中浸種,溼紗布包裹催芽,23~ 25℃恆溫培養,待胚根長到1.0~1.5 cm時備用。

②用蒸餾水將Pb(NO3 )2分別配成Pb(NO3 )2濃度為0.01、0.10、1.00、5.00、10.00、100.00 mg/L6個劑量組。取發芽一致的小麥種子各20粒,分別置於培養皿中,用蒸餾水和不同 Pb(NO3)2濃度的染毒液處理6 h後,從各培養皿中取出10粒小麥種子,用蒸餾水恢復培養23 h,切取根尖,卡諾氏固定液(無水乙醇與*醋*按體積比3:1混合而成)中固定10~20 h後,轉入70%的乙醇在4℃下儲存,餘下的小麥種子待染毒12 h後,恢復培養、固定並儲存。實驗重複2次。

③取乙醇中儲存的根尖,水衝洗後,常規方法制片。從每個劑量組處理的根尖中隨機觀察5條根尖,每個根尖在高倍鏡 ( 400×)下觀察約1000個細胞。統計細胞有絲*指數 (MI %)、微核千分率 ( MCN‰ ),結果如下圖:

微核(簡稱MCN),是真核類生物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是由染*體片段或整條遊離的染*體形成的(如圖所示)。微核... 第2張                   圖1                                         圖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研究中遺傳毒*是用      衡量的,用這些指標衡量的原因是      。

(2)該研究的自變數有      。實驗中設定蒸餾水組的目的是      。

(3)為了防止出現實驗誤差,該研究方案中採取的措施有      。

(4)實驗步驟②中,將根尖在卡諾氏固定液中固定10~20 h的目的是      。

(5)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處理6h還是12h,在濃度從 0.01 mg∙L-1到10.00mg∙L-1範圍內,圖1曲線呈上升趨勢,圖2曲線呈下降趨勢,說明      。Pb2+濃度超過10.00 mg∙L-1時,其MCN‰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回答】

(1)微核率和細胞*指數    DNA存在於染*體上

(2)Pb(NO3 )2濃度、染毒時間    排除各種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每組實驗都用了10粒種子、每組實驗均重複了2次

(4)殺死細胞並將其固定在相應的*時期

(5)Pb2+對小麥根尖細胞具有遺傳毒*,其毒*與Pb2+ 濃度呈正相關  高濃度的Pb2+抑制了細胞的*

解析:本題考查“**鉛對小麥根尖細胞遺傳毒*效應”的研究的相關實驗,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1)微核的形成與環境汙染有密切的關係,可通過觀測統計微核率的大小,認識和評估汙染物對生物的影響,根據實驗結果的統計可知該研究中遺傳毒*是用微核率和細胞*指數來衡量的。用這些指標衡量的原因是DNA存在於染*體上。

(2)實驗設計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該實驗的單一變數是Pb(NO3 )2濃度、染毒時間 ,對照組採用等量的蒸餾水,目的是排除各種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為了防止出現實驗誤差,該研究方案中採取的措施有每組實驗都用了10粒種子、每組實驗均重複了2次。

(4)卡諾氏固定液的作用是殺死細胞並將其固定在相應的*時期。

(5)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處理6h還是12h,在濃度從 0.01 mg∙L-1到10.00mg∙L-1範圍內,圖1曲線呈上升趨勢,圖2曲線呈下降趨勢,說明Pb2+對小麥根尖細胞具有遺傳毒*,其毒*與Pb2+ 濃度呈正相關。Pb2+濃度超過10.00 mg∙L-1時,其MCN‰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高濃度的Pb2+抑制了細胞的*​。

知識點:細胞增殖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