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

来源:国语帮 1.17W

问题详情:

(16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

(16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垄断*企业、金融保险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回答】

(1)不同:*  做官务农,歧视商人(2分)

英国  商人地位高,商人职业受重视(2分)

(2)*: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不同:材料三  推崇工人这一职业,认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2分);

材料四  工人这一职业社会认同感低,仅有少量人愿意当工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不同:*的择业观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可以推知耕读为正途的传统择业观(做官务农),由“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可知歧视工商业者。英国:由材料二中的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等信息可知商人地位高,商人职业受重视。

(2)材料一、二提供的是中英两国的不同择业观,所以分析原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根据16-17世纪*与英国两个国家*、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即*: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素: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时代环境(背景)、立场、地域、传统思想、主流价值观等都是影响择业观的因素。可答成:材料三  推崇工人这一职业,认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 材料四  工人这一职业社会认同感低,仅有少量人愿意当工人 。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古代*的*制度•汉到元*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重商主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题型:综合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