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春秋時期,會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僅類型多樣,而且次數空前頻繁。前人在概括...

來源:國語幫 1.32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春秋時期,會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僅類型多樣,而且次數空前頻繁。前人在概括...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春秋時期,會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僅類型多樣,而且次數空前頻繁。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勢特點時常説:“世道交喪,盟詛滋彰”“侵伐盟會,無時無之”,誠為不刊之論。可以説,春秋是會盟的興盛時期。

    春秋會盟是*奴隸社會衰落時期各種矛盾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反映了當時奴隸制遭破壞、大國爭霸、禮樂廢壞的社會現實。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春秋史,就必須對春秋會盟進行探討。春秋會盟作為統治階級解決當時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和糾紛的重要手段,對當時社會歷史的發展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經濟、*事、列國交往、列國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響。

    會盟是實行霸主*的手段。西周時,天子有無限權威,“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冊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鎮一方,進行統治。春秋時期,王權衰落,“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出現了霸主*。霸主*象方伯*一樣,也是奴隸主階級進行統治的一種形式。

    春秋時,“周德雖衰,天命未改”的社會心理驅使着人們仍然尊崇周室。霸主迎合人們這種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幟,提出“獎王室”的口號。當王室發生內亂或遭侵凌時,就舉行會盟,幫助王室平定混亂。如王室的王子克、王子頹、王子帶、王子朝等發動的叛亂,便都是霸主或大國諸侯幫助平定的。魯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務是“城成周”,從而屏衞周王室。霸主還幫助王室擺脱經濟上的困境,如魯昭公二十五年的黃父之會,晉趙簡子就“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

    救助王室的會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王室衰微的過程,但並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這類會盟的主持者多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為自己撈取*資本,從而爭取更多的與國、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號令諸侯成為歷史的必然。

    霸主不僅用會盟救助王室,還用會盟在列國中推行霸政。《國語·晉語七》:“(悼公)四年,諸侯會於雞丘,於是乎布命……”韋昭認為:“命謂朝聘之數,同好惡、救災患之屬。”可見,會盟是霸主推行霸政的方式之一。

    春秋時,不論是上層統治者還是下層平民百姓,普遍存有反戰願望和重視會盟的心理。而且,在會盟中,霸主取得的利益往往比用武力取得的還要多,所以,會盟便成為霸主常用的推行霸政的手段之一。齊桓公自北杏之會始,共舉行十多次會盟,史載“衣裳之會十有一,兵車之會四”即是其例。

    春秋時,立賢、立愛之事時有發生。鄭武姜欲立叔段,宋宣公舍子與夷而立弟穆公,穆公舍其子公子馮而立兄子殤公,魯莊公問後於叔牙等,都反映出嫡長子繼承製面臨着挑戰。而君統繼承上的爭鬥又往往是與國君妻妾關係上的混亂分不開的。晉獻公寵驪姬,周王以狄女為後都引起了君統繼承上的糾紛。當時人認為“並後、匹嫡”是“亂之本”。因此,在會盟的約文中反覆強調“無易樹子(樹子即嫡子),無以妾為妻”,力圖對嫡長子繼承製的破壞加以制止,從而避免發生諸子與嫡長子爭奪君位的情況,使君位得以順利地傳遞。

春秋初期,各國大族興起。列國大世族,如魯國的展氏、臧孫氏、郈氏等出自孝公,三桓出自桓公,東門氏出自莊公。齊國的管氏、鮑氏、崔氏、慶氏等,也強大於春秋前、中期。鄭國的七穆出自穆公。宋國的戴、莊、桓等大族,晉國的六卿,衞國的孫、寧等強族都形成於春秋前期。大族的興起對公室構成威脅,所以,公室對大族展開了激烈的、血腥的鬥爭,晉獻公對諸公子的*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人們也看到了公室與大族關係的另一面。由於這些大族多為公族,公室的存在又需要公族的拱衞。公室好比樹的主幹,公族是枝葉,盡去枝葉,主幹也必然要死亡。因此,葵丘之盟約文中特地規定“無專殺大夫”,旨在糾正過激行為,讓大族屏藩公室。但是,它並沒有徹底平息公室與卿大夫的鬥爭,卻導致了後來事情向另一極端發展,縱容、姑息大族,養癰遺患,使“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成為不可避免的歷史發展趨勢。

                                    (節選自張全民《試論春秋會盟的歷史作用》)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大國利用會盟爭霸,會盟成為霸主推行霸政的必用的一種手段,齊桓公“兵車之會四”就是其例。

    B.狄泉之盟是在王室遭侵凌時舉行的幫助王室平定混亂局面的會盟,目的是保衞周王室不受侵犯。

    C.葵丘之盟規定“無專殺大夫”,調和了公室和大族之間的矛盾衝突但卻造成了“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

    D.晉獻公寵驪姬和周王以狄女為後使嫡長子繼承製受到破壞,會盟約定便成為維持君統繼承製度的手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大國的實力壯大到一定程度之後,王權衰弱,就會出現“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霸主始對其他諸侯發號施令。

    B.霸主們保衞天子、幫助王室常常借用“尊王”的名號,霸主們的這種做法符合當時人們普遍的社會心理。

C.春秋時期,會盟類型多樣且次數頻繁,表明了春秋是會盟的興盛時期,而春秋會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

D.下層平民百姓希望藉助會盟消弭戰爭,上層統治者也寄希望於會盟,他們都是十分重視會盟的。

【回答】

A

【解析】根據原文內容來看,會盟成為霸主推行霸政的常用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必用手段”。  

C

【解析】“春秋會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的説法過於絕對。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