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有的博物館認為保護好文物不出事情是頭等大事,將文物封閉在庫房,祕不示人,覺得這樣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其實...

來源:國語幫 6.32K

問題詳情:

材料三有的博物館認為保護好文物不出事情是頭等大事,將文物封閉在庫房,祕不示人,覺得這樣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其實...

材料三

有的博物館認為保護好文物不出事情是頭等大事,將文物封閉在庫房,祕不示人,覺得這樣才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其實不然,“流水不腐,户樞不蠹”,有些文物同樣如此。2010年浙*省博物館利用館藏的“*鳳鳴岐”和“來凰”,舉辦了唐代雷琴演奏會。古琴屬於漆器,很難保存。這兩把古琴之所以能歷經千年保存下來還能使用,是因為歷朝歷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裝上琴絃以後,才能保持力學上的平衡,不至於散架。

數字技術使文物在線上“活”起來,更是對文物的一種保護。敦煌石窟集珍貴*、脆弱*於一身,歷經千年的莫高窟藝術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遊客的參觀成為莫高窟最大的隱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遊客接待量為30多萬人次,2014年已增長到81萬人次。根據測算,莫高窟一天的遊客接待量極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黃金週的日接待量曾超過2萬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負。實驗檢測數據顯示,40個人進入洞窟參觀半小時,洞窟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氣相對濕度上升10%,空氣温度升高4℃,這都有可能侵蝕壁畫,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認為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塑和壁畫正在緩慢退化,千百年後人們何以領略莫高窟的神韻?

面對日益增多的遊客,如何化解保護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數字化工程,猶如一縷明媚的科技之光,照進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數字化展示中心,遊覽模式發生了變化,藝術體驗搬到洞窟外面,遊客先通過數字化體驗藝術“做足功課”,再進個別洞窟實際體驗。這種模式既能滿足遊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時又減少了在洞窟內的停留時間,減少了對莫高窟的破壞。中心建成後,遊客停留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70分鐘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遊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6)根據材料三,下列關於文物保護的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將文物“深藏閨中”不是最好的保護方法

B.實際上有些文物使用起來反而有利於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會加速壁畫的老化

D.*塑和壁畫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據材料三,下列對敦煌“數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減少了莫高窟的遊客接待量

B.改變了洞窟的遊覽模式

C.縮短了遊客在洞窟內的停留時間

D.減少了遊覽對莫高窟的破壞

(8)請結合上述三則材料,簡述讓文物“活”起來的含義與作用。(6分)

【回答】

(6)C

(7)A

(8)含義:藉助數字技術,文物不再僅僅是擺在展櫃裏的靜態展品,而是以更加豐富多*、生動活潑的方式走近大眾。

作用:1使大眾更好地更全面地瞭解文物。2可以更好地保護文物。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