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讀書,我們會注意作者,但讀地圖,我們不問作者。我們認為作者是一個無偏無私公正中*...

來源:國語幫 1.6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讀書,我們會注意作者,但讀地圖,我們不問作者。我們認為作者是一個無偏無私公正中*...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

讀書,我們會注意作者,但讀地圖,我們不問作者。我們認為作者是一個無偏無私公正中*的無名好人,我們只面對同樣是無偏無私公正中*的地圖。其實,每張地圖都呈現了作者的權力、意志、成見、偏私、好奇心、焦點、注意力、學識等等。地圖在編繪時,編者之間要反覆爭論,最後畫上去的可能是主編一人的見解,而讀者卻往往視地圖為毫無疑義的公眾真理。伍德稱這是“人文內容的自然化”。在我們滿懷信心地追求圖面註記與真實世界一對一的準確關係時,莫門尼亞提醒我們*惕地圖中的“白*謊言”,並提醒我們在地圖中尋找“被壓抑的經驗”與“意識形態*扭曲”。

*古代地圖種類多樣,各有側重,求準確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來説,大抵有形勢圖與實用圖兩大類。《周官》中“天下之圖”、“土地之圖”就已經大致區分了這兩大類地圖,它們的用處有別。“天下之圖”屬於形勢圖,即所謂“九州之圖”、“天下大圖”之類。“形勢圖”只要表現大勢,求勢而不拘細節,在意識形態上,其主旨是宣揚“聲教所及”、“舟車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統”、“華夷之限”等王朝觀念。南宋黃裳曾作《地理圖》進獻宋寧宗,目的就是使宋寧宗披圖則思祖宗境土半陷於異域而未歸。形勢圖的法統立場,常常不承認“蠻夷”一時佔據“*”的實際*,對它們視而不見,在圖上不予表現。故南宋《地理圖》不畫女真“賊區”的建制,在金人佔據並更名為南京的開封仍標“東京開封府”。這種保持正統的傳統做法被俞樾修《上海縣誌》時所沿用,故縣誌附圖對於“西夷”佔據的“洋場”視而不見。“土地之圖”一類則趨於實用,繪時主要追求實際地上事項的準確,範圍具體,《尚書》所記“洛邑圖”、荊軻所獻《督亢圖》、蕭何在秦宮所收圖等均屬此類,用途是“地訟,以圖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

地圖編制是地理學的組成部分,由地圖而地理,我們同樣聯想到*古代地理學的政教本質與思想內涵。*古代地理學的主流是圍繞治國平天下的使命發展的,可稱其為“王朝地理學”。為安排好龐大帝國的空間秩序,古人既樹立了王朝社會地理的理想主義觀念,也解決了王朝社會地理的實際問題。觀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兩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則,這是古人所理解與追求的“普天之下”。實際問題則包括州郡縣體系的創立和道路關隘運河的建設,這是對“莫非王土”的實踐治理。在古代地理學思想中,“地理”與“地裏”為不同的二者。觀念與問題構成“地理”,而“地裏”僅指道里遠近。若以為古人只曉得道里遠近,只記錄各類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沒有思想觀念層面的建樹,則是無視古代思想家、*家的深刻作為。關於地圖,朝廷向來重視,所謂內府“版圖”、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對於地圖的編制、呈送都有嚴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將地圖懸於左右、日夜觀查的例子也不乏記載。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許多地理“志書”都有行政管理意義。*朝廷的主管官員常常親自*手地理之術,或收集圖籍(漢朝蕭何),或編纂地理志書(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紐”天下的綱紀,“制”世上的羣生。

迄今大多數*地圖史研究,多注重繪圖技術的發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問題、投影問題、所繪河流走向、海岸線走向的準確*問題等,對地圖的文化思想背景則相對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圖史多被認為屬於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節選自《地圖中的權力、意志與秩序》)

6.下面對“地圖”的認識有誤的一項是

A.地圖體現出了作者的好惡、學識、個*、權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現思想家和*家的深刻作為。

B.因為側重不同而分類不同,*古代地圖從用途分有“天下之圖”和“土地之圖”兩類,前者表現大勢,求勢而不拘細節;後者則主要追求實際地上事項的準確。

C.地圖可以用來宣揚意識形態,可以用於解決實際事務,歷來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皇帝本人將地圖懸於左右、日夜觀查的例子也不乏記載。

D.在*古代,地圖的編制、呈送都有嚴格要求,地圖往往能體現出“治國平天下”的*使命。

7. 下面的內容不能體現*地理學的“政教本質與思想內涵”的一項是

A.古人藉助“九州”、“五服”、“山河兩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則,體現了他們對“普天之下”的理解與追求。

B.創立州郡縣的體系,建設道路關隘運河,這些做法是古人以實際行動來實踐“莫非王土”這一思想。

C.“地裏”指道里遠近,只記錄各類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若以為古人只曉得這些,而沒有思想觀念層面的建樹,則是無視古代思想家、*家的深刻作為。

D.朝廷的主管官員通過*手地理之術、收集圖籍、編纂地理志書等方式,來達到統領天下綱紀、管理全體百姓的目的。

8.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地圖不是毫無疑義的公眾真理,有學者提醒我們要*惕地圖中的“白*謊言”,因為地圖在編繪時帶有主觀**,最後畫上去的可能是主編一人的見解。 

B.“洛邑圖”、《督亢圖》屬於“土地之圖”一類,趨於實用,追求實際地上事項的準確,範圍具體,用途是“地訟,以圖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

C.南宋黃裳作《地理圖》進獻宋寧宗,俞樾修《上海縣誌》時不表現“洋場”,這些做法在意識形態上,其主旨是宣揚“普天之下”、“大一統”、“華夷之限”等王朝觀念。

D.作者認為地圖承載着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時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圖史不應該屬於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而應該作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回答】

【*】

6.B

7.C

8.D

【解析】

6.

試題分析:*古代地圖一般來説,大抵有形勢圖與實用圖兩大類。《周官》中“天下之圖”、“土地之圖”只是分別屬於這兩類。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7.

試題分析:“地裏”一詞所包含的內容不能體現“政教本質與思想內涵”。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8.

試題分析:由文章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地圖史應該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但並不否認它同時是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