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

來源:國語幫 1.56W

問題詳情:

三峽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夏水襄陵(     )(2)素湍綠潭(   )(3)乘奔御風(     )(4)屬引悽異(    )

2.翻譯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3.(1)課文寫春冬之景,用  、  、  、  四字突出其特點;

(2)寫秋季景*,用  、  、  、  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4.課文為什麼先寫山後寫水?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水,而把夏水置於首位?

【回答】

1.上、急流、飛奔的馬、連接

2.(1)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3.課文寫春冬之景,用清、榮、峻、茂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用寒、肅、悽、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4.先寫山,寫出三峽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特點,為下文寫水作鋪墊。《水經注》是為*水作注,而三峽夏水最盛、最迅疾、最有特點,長*在三峽段的迅疾兇險的特徵也體現得尤為突出,所以作者把夏水置於首位。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