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模型經歷了五個主要階段:1803年實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乾麪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來源:國語幫 9.65K

問題詳情:

原子結構模型經歷了五個主要階段:1803年實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乾麪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原子結構模型經歷了五個主要階段:1803年實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乾麪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結構模型→1913 的軌道模型→20 世紀初電子雲的原子結構模型。對軌道模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是

A.玻爾    B.湯姆生    C.盧瑟福    D.道爾頓

【回答】

A

【解析】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即原子結構的實心球模型;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髮現了電子,之後提出葡萄乾麪包式原子結構模型;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20世紀初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電子雲模型,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結構模型。綜上分析,對軌道模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是玻爾,故選A。

知識點:原子結構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