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書》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89W

經典語錄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雨天的書》經典語錄

最好是嫻靜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亂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對落日忘記感謝那曾為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遍現有生,唯人最長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蟬不知春秋。倘若優遊度日,則一歲的光*也就很是長閒了。如不知厭足,那麼雖過千年也不過一夜的夢罷。在不能常住的世間,活到老醜,有什麼意思?‘壽則多辱。’即使長命,在四十以內死了,最為得體。過了這個年紀,便將忘記自己的老醜,想在人羣中胡混,到了暮年還愛戀子孫,希冀長壽得見他們的繁榮;執着人生,私慾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復瞭解,至可歎息。”

但我又捨不得不看,好像身上有傷的人,明知觸着是很痛的,但有時仍是不自禁的要用手去摸,感到新的劇痛,保留他受傷的意識。

然而我覺得睡覺或飲酒喝茶不是可以輕蔑的事,因為也是生活之一部分。百餘年前日本有一個藝術家是精通茶道的,有一回去旅行,每到驛站必取出茶具,悠然的點起茶來自喝。有人規勸他説,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難道不是生活麼。”這樣想的人才真能尊重並享樂他的生活。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可憐現在的*生活,卻是極端地乾燥粗鄙,別的不説,我在*彷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

我們哀悼死者,並不一定是在體察他滅亡之苦痛與悲哀,實在多是引動追懷,痛切的發生今昔存歿之感。無論怎樣相信神滅,或是厭世,這種感傷恐終不易擺脱。

雨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隔去了芸芸眾生,天地之間,只剩你我。

“在道德的世界上,我們自己是那光明使者,那宇宙的順程即實現在我們身上。在一個短時間內,如我們願意,我們可以用了光明去照我們路程的周圍的黑暗。正如古代火炬競走-----這在路克勒丟思(Lucretius)看來似是一切生活的象徵-----裏一樣,我們手裏持炬,沿着道路奔向前去。不久就要有人從後面來,追上我們。我們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樣的將那光明固定的火炬遞在他的手內,我們自己就隱沒到黑暗裏去。”

那些闊人們似乎以為四周非有牆包圍着是不能住人的。我遠望香山上迤邐的圍牆,又想起秦始皇的萬里長城,覺得我推測的話並不是全無根據的。

信仰與夢,戀愛與死,也都是上好的*。

無論如何,下雨的時候,能在一處靜地,和人説話,當然非得是知己或是愛人,必然是幸福的事。我不會謙遜的説“頗為愉快”,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加讓人無以自拔的情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