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6分)《同學》一首別子固王安石*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

來源:國語幫 2.8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6分)《同學》一首別子固王安石*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6分)

《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

*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未嘗相接也。其師若③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爲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南,爲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爲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輔④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且相慰雲。

[注]①子固:指曾鞏。②正之:指作者朋友孫侔。③若:或。④輔(lin):車輪碾過。

10.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予慕而友之      友:以……爲友          B.辭*未嘗相接也    *:禮品.

C.其相似也適然    適:恰好                D.而造於其堂        造:建造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予在淮南,爲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回答】

【*】

10.D

11.我在淮南,向正之稱道(贊)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意思對、語句通順1分,賓語前置的句式譯對各1分。)

【解析】

10.

試題分析:造:到、往。結合語境不難理解出“輔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室”的意思是車輪碾過中庸之道的庭上,就進入他的家。因此“造”的意思是到、往。理解實詞一定要回語境,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11.

試題分析:翻譯時注意“道”解釋爲稱道,“爲賓語前置句,應爲“正之不疑予也”,翻譯時要調整。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參考譯文:

長*的南面有一位賢人,表字子固,不是現在所說的一般賢人,我敬仰他,和他交友。淮河的南面有一位賢人,表字正之,也不是現在所說的一般賢人,我也敬仰他,和他交友。

這兩位賢人,腳不曾相互來住,嘴也不曾相互講話,書信和禮物也不曾接受過。他們的老師或朋友,難道完全相同嗎?我考察他們的言論和行爲,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麼少啊!說:學習聖人罷了。學習聖人,那麼他們的老師或朋友,必定是學習聖人的。聖人的言論和行爲,難道會有兩樣嗎?他們的相似也是恰好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稱道子固,正之對我不懷疑。我回到*南,向子固稱道正之,子固也以爲對的。我又知道所說的賢人,既是相似的又是互相信任和深信不疑的。子固作《懷友》一首詩贈送我,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幫助,拉着我以至於到達中庸的境界罷了。正之大概也曾經這樣講過。

安穩地前進,慢慢地行走,車輪碾過中庸之道的庭上,就進入他的家,捨棄這兩位賢人還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自信必定能達到的,今天也願意在你們左右幹,幫助我進家恐怕就可以了。

唉!官員有職守,私家有牽扯,我們會合不能夠經常啊!因此寫作《同學》一首向子固告別,來互相*誡,並且互相安慰。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