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着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社會變遷的軌跡。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

來源:國語幫 1.95W

問題詳情:

《*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着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社會變遷的軌跡。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

《*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着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社會變遷的軌跡。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爲基礎。”“工業化——這是我國*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活的基本保*,因爲這是全國*的最高利益。全國*必須同心同德,爲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鬥。”

——1953年1月1日社論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

——1958年6月21日社論

材料三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由人的膽決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論

材料四 “我們懷着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黨工作的着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化國家是閉關自守搞起來的。美國經濟技術的強大,日本能夠後來居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廣泛採用世界各國的技術專長,把世界上主要的先進技術集中起來。”

——1979年1月1日社論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麼?黨和*爲實現“最高利益”所編制的建設規劃叫什麼?全國*“積極奮鬥”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據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經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3)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我們”“十分興奮的心情”是因何產生的?指出“戰略轉變”前後,黨的工作重心分別是什麼?

(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爲如何才能實現國家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


【回答】

(1)最高利益:實現國家工業化;規劃:五年計劃;成果:改變了*工業落後面貌,建立了工業體系。

(2)問題: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視客觀經濟規律。

(3)興奮的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前後重心:前是以階級鬥爭爲綱;後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4)持續發展:①以經濟建設爲中心;②遵循經濟規律;③堅持改革開放。

知識點:對外開放

題型:材料分析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