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名字的東西法國:奈保爾  波普自稱是個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後院芒果樹下的那個馬口鐵小工棚。但是,就是...

來源:國語幫 2.15W

問題詳情:

沒有名字的東西法國:奈保爾  波普自稱是個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後院芒果樹下的那個馬口鐵小工棚。但是,就是...

沒有名字的東西

法國:奈保爾

波普自稱是個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後院芒果樹下的那個馬口鐵小工棚。但是,就是這麼個小工棚他也沒有蓋完。不過波普可從不閒着。他總是在錘呀、鋸呀、刨呀,忙得不亦樂乎。我喜歡看他工作。我喜歡那些木頭——喬木、香樹和蟾蜍樹的香味,我喜歡那些木屑的顏*;也喜歡那些鋸末像粉一樣撒在波普捲曲的頭髮上。

“你在做什麼呀,波普先生?”我問。

波普總是說:“啊,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在做一個沒有名字的東西。”

我就喜歡波普這一點。我覺得他就像個詩人。

我覺得波普特別健談。他談的都是關於生死、工作之類的嚴肅話題,我發覺他真的很愛跟我說話。

但在街上,波普卻不是招人喜歡的人。哈特常說:“你們聽,波普也太傲氣了。”

波普從不掙錢,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們沒有孩子,這樣倒也方便。波普說,“女人愛幹活就讓她們幹吧,反正男人也幹不好。”

有一天,我發現波普在他的工棚裏傷心。他坐在一塊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纏來繞去。

波普說:“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兒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他說到這便再沒往下說。

波普的工棚裏不再有錘子和鋸子聲。木屑聞起來也不新鮮了,顏*也變黑了,幾乎像爛泥一樣。波普開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經常大哭大叫,然後就發火想打人。這使他被那*接納了。

哈特說:“我們過去錯怪了波普,他是個好漢,和我們一樣。”

波普從不以爲我年紀小,有些話不該對我講。

“孩子,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有一次他說,“你會發現你一心喜歡的東西一旦得到後,你就不再會珍惜它們了。”

他講話就這個風格,像謎一樣。

終於有一天,波普離開了我們。

波普回來後完全換了個人。我一跟他說話他就對我大吼大叫。

哈特說:“你們看,女人把那傢伙整瘋了。”

往日那熟悉的聲音又從波普的工棚裏傳了出來。他拼命幹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還在做沒有名字的東西,但我害怕沒敢問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盞電燈,開始在夜間幹活。他家門外總停着許多車子,將東西拉進拉出。後來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將房子漆成大綠*,又將屋頂漆成大紅。哈特說:“這傢伙準瘋了。”又補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倌了。”

哈特沒有全說錯。大約兩星期後的一天,波普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個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復了過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時間都花在做那沒有名字的東西上。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們學校附近的那戶人家做了廚娘。

後來發生的事太突然,我們都不知道會出這種事。哈特也是讀了報紙後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獄。

這太不可思議了,原來波普是個作惡多端的樑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傢俱,用哈特的話說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來別人的東西然後把它們重新組裝起來。實際上他偷的東西太多,有時只好把不要的那些賣掉。他就是這麼被抓住的。現在我們才明白以前爲什麼總有許多車子停在波普家門口。

哈特說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裏話。他說:“這老兄真笨,爲什麼他要去賣他偷來的東西呢?

告訴我,爲什麼?

我們都認爲他這麼做確實太蠢。

波普出獄後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幫小子中的一員。但對我來說,他變了。這種變化使我傷心。

因爲他開始幹活了。

他開始爲別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櫥。

有一次我問他:“波普先生,你什麼時候再做沒有名字的東西呀?”他竟臭罵了我一通。

“你他媽的真討厭,”他說,“快滾開,否則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爾,英籍印度裔作家,獲得200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一開始,作者就敘述了波普的獨特,“波普自稱是個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後院芒果樹下的那個馬口鐵小工棚。但是,就是這麼個小工棚他也沒有蓋完。”這些矛盾的敘述,讓人對波普產生好奇。

B、小說開頭描寫波普樂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詩意情懷,表達了“我”對波普的讚美欣賞之情,爲下文寫波普的轉變鋪墊。

C、波普原來在街上卻不招人喜歡,被人們視爲傲氣、懶惰,後來被哈特等人接納,被認爲是和他們一樣的好漢。這說明波普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意識到自己應該成爲他們中的一員。

D、小說的結尾,“我”追問波普先生什麼時候再做沒有名字的東西,說明“我”並不理解波普的變化,“我”仍然希望波普還是原來那個愛和“我”說話的波普。

E、小說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來展開情節,詳盡地描寫了波普轉變的心理過程,爲讀者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轉變,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

(2)“我”眼中的波普與衆人眼中的波普有什麼不同?你如何看待這種不同?(6分)

(3)簡要分析“我”在小說中的作用。(6分)

(4)波普從做沒有名字的東西到做有名字的東西,他的人生髮生了怎樣的變化?你認爲這種變化是可喜,還是可悲?請結合文字,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回答】

 (1)C、E解析:C項“波普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錯誤。E項小說中並沒有詳盡描寫波普轉變的l心理過程。(2)①“我”眼中的波普熱情、健談、具有詩人氣質,後來變得囂張,令人害怕;衆人眼中的波普傲慢、無用、不受歡迎,後來變成了英雄。②這種不同表現了理想世界(兒童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價值觀的不同取向。(3)①“我”是故事的見*人,以“我”來展現主人公的形象。②“我”是小說的線索,小說借“我”的情感態度揭示了作品主題。③第一人稱“我”的使用,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真實自然。

(4)從追求精神(詩意)(理想)到追求物質(實際)(現實)。可悲:是對現實的妥協。①消失了理想和詩意的生活,工作就會失去情趣,盡情想象的創造*就會缺失,與世俗趨同的人生將會是平庸的人生。②波普本來一直都在抗拒命運,最後我的追問觸發他的憤怒,招致臭罵,說明在他的內心深處,詩意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爲不願提及的傷痛,一個遙遠美麗的夢,“做有名字的東西”是對現實生活不得已的妥協。可喜:生活的壓力需要每一個人面對現實。①雖詩意但脫離現實的生活,必然會被生活拋棄,走出理想的空中樓*,腳踏實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實而理*的人生。②波普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作爲一個充滿詩意的人的時候,他不斷地和現實發生衝突,最終在經歷了生活的變遷後,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他開始做有名字的東西就是最好的*。(圍繞觀點做充分闡述,結合文字,大意符合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