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丑陋的伤疤                              郭书平   果然...

来源:国语帮 2.22W

问题详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丑陋的伤疤                              郭书平   果然...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丑陋的伤疤

                               郭书平

    果然不出所料,妻带首次来城的母亲洗澡回来,就好奇地悄悄问他:“你妈肚子上怎么长那么大的疤?”

母亲从未提及过此事,他也不得而知无可奉告。

晚上哄女儿去和母亲睡,女儿突然大叫起来:“我不!奶奶肚子上有很可怕的疤。”显然,妻已把信息透露给女儿。

他**地朝妻瞪了一眼,妻把头扭向一边,假装没看见。

母亲的头一点一点地低下去,脸几乎贴着肚皮,似乎想用整张脸把那一大片伤疤盖起来。

他大声喝叱女儿:“胡闹!”

“别怪孩子,你小时候不也这样吗?”母亲低着头劝解他。

他一时语塞,是啊!小时候,别的小伙伴都喜欢贴着娘的肚子取暖,他则远远地躲着那一大片伤疤。

那晚,女儿的选择是和家里的**睡。

第二天,妻和女儿离开家后,母亲便向他提出回农村老家。

父亲刚刚过世,他动员了邻居和族人,好不容易才将母亲劝到城里来。

“我知道您生气了,小孩子家的,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都活了一大把年纪啦,还有能让我生气的事儿吗?别说是自己的孙女了。”

“那您还走啥哩?”

“想起你桂枝婶家的母*快下崽了,我也想要一只小*养着。”母亲不但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样子,脸上还露出这段时间少见的笑容,密密的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想养*好啊,咱家有现成的。”

“你那*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不比咱农村娃金贵?连洗澡都有那啥……洗*机,我可碰不起。”

一个月后,在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一座普通的农房里,一位普通的年迈村妇在院子里席地而坐,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抚摸着她消瘦的轮廓。

“吃大锅饭的那年,家里所有的锅碗瓢勺都被搜走了。刚开始还吃过几顿饱饭,没过多久,打的饭就越来越少了。‘大锅饭的馍,活像洋火盒,大人俩,小孩一个,三两岁的摸不着……’后来,集体的大锅饭揭不开锅,连馍也吃不到了,每顿一碗稀汤。我天天饿着肚子,奶水也没了,正在吃奶的娃儿,饿得咬着奶头不放,边咬边嘤嘤地哭,慢慢地连哭的力气都没了。上工时,我偷偷地在开缝的夹衣层里藏一把小米。收工后,我一路小跑赶回家,赶紧找个瓦罐支起来熬粥。我一边熬粥,一边从门缝里紧张地盯着门外。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一旦被抓住,就得挨批斗。看到一群人凶巴巴地冲进院子,我吓得浑身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们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才不甘心地离开。看着他们在大门口拐弯不见了,我才敢掀开衣襟,端下放在肚子上的瓦罐,一股烧糊了的肉味呛得我咳嗽不停……”

“这件事只有我和那死去的老头子知道,眼看我也没多大活头儿了,就给你说说吧,省得憋在心里难受。”

那只刚满月的小*乖乖地依偎在老人的肚子上,静静地聆听着。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有悬念、有矛盾、有抑扬,情节有起伏,并不平淡。

  B. 文章的语言描写极富个*化,人物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格。妻子的狭隘、女儿的幼稚、“他”的左右为难、母亲的包容坚忍和慈爱都通过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

  C. 文章中母亲在说要领养小*时,不但没生气,还露出了笑容。其实,面对儿媳和孙女的无礼,老人何尝没有生气,只是在儿子面前强作欢颜而已。

  D. 文章详写伤疤的来历,既是对母爱的歌颂,也有对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控诉。

12 “丑陋的伤疤”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 文中多次写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分)

14. 文章倒数第四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回答】

  11. 【4分】C. 母亲胸襟博大,对晚辈倾注着全部的爱,并不会真正生气。

  12. 【6分】在结构方面,贯穿全文,起着线索作用:妻子的好奇、排斥,女儿的嫌弃,我的左右为难,都因伤疤而起,最终揭示伤疤的来历。在内容上,伤疤折*出文中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伟大母爱的见*,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13. 【6分】对比。①城里*和乡下*对比,城里*生活条件优越,被人伺候着,享受着与人同等的待遇;乡下*生活条件简陋,忠诚地守护着主人。②*和人的境遇的对比:*在“他”家享受着人的待遇,而母亲却遭“他”妻子和女儿的嫌弃。ƒ小*对待母亲的态度与小时的“他”及“他”的孩子们对待母亲的态度的对比。

三组对比,反映了当今城市人一种异化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人*冷漠的批判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14.【5分】普通的乡村,普通的农房,皎洁的月亮:此处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环境。

作用:渲染出宁静祥和的气氛;烘托出母亲纯朴而美好的形象;为下文母亲讲述伤疤的来历作铺垫。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