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

来源:国语帮 3.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6.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5分)

7.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回答】

【*】

6.“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3分)

7.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5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需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重点是炼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结尾两句,他把“残灯”拟人化了,衷心感谢它不嫌弃自己,在孤舟、长夜中依旧陪着自己,使他觉得有着一缕亮光、一丝暖意、一种美好的感情在支撑鼓舞着自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东坡先生于神宗熙宁六年贬任杭州通判,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为了赈饥之事,他乘船赶往润州(今镇*)。在路过常州时,宿通吴门外运河边。时值除夕夜晚,异乡、孤舟、严寒、霜雪、病眼、残灯。作者怀着倔强的*格,触景生情,愁绪满怀,深感仕途坎坷,思乡之念,愤激之绪油然而起。但东坡在“行歌”、“野哭”、“苦思”之下,毕竟自有依托,豁达乐观。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