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粉病造句子,“白粉病”造句

來源:國語幫 7.96K

病蟲害:蚜蟲,介殼蟲,白粉病,真菌葉斑病,如果超過澆水可患莖、根腐病。

為控制基地麻瘋樹白粉病的流行提供科學依據。

這些因素是低聚糖素提高橡膠樹對白粉病抗病*的重要作用機制。

研究了田間嘧菌酯處理對“銀帝”甜瓜採前霜黴病、白粉病和果實真菌潛伏侵染帶菌率及採後粉黴病、白黴病的控制效果。

非洲菊葉斑病、白粉病和根腐病的發生蔓延,給*及周邊地區非洲菊花卉產業帶來很大影響。

白粉病圃空氣中分生胞子之密度,日間比夜間多,尤其午間達最高舉;

對小麥抗感白粉病品種苗期、成株期葉片進行了還原糖,蔗糖、澱粉和總可溶*糖含量的比較測定。

用單孢小麥白粉菌分離株對其抗*遺傳進行研究,結果表明,99-2439的白粉病抗*由一對小種專化、隱*抗病基因控制。

它們不同程度地分別寄生、危害16個屬約43種豆科飼用植物。引起白粉病、鏽病、霜黴病、各種葉斑病、莖枯、根腐等87種病害。

該區品種佈局時應考慮半冬*早熟品種與弱春*品種的合理搭配,選擇抗條鏽病和白粉病,耐紋枯病和赤黴病,抗穗發芽和倒伏的品種。

本研究系以重碳*鹽、牛奶、冬青油、苦楝油和窄域油分別進行田間與温室白粉病之防治試驗。

小麥白粉病菌是專*寄生菌,必須在活的寄主組織上才能生長髮育,病菌分生孢子隨氣流遠距離傳播,擴大再侵染。

小麥白粉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山區背*潮涼處的自生麥苗上越夏,以潛育菌絲在小麥寄主組織內為主要越冬方式。

白粉病造句

結果表明,白絹病、白粉病、鏽病、葉斑病、褐斑病和花葉病毒病為草烏的主要病害。

抗病育種是防治小麥白粉病的重要途徑之一。

薇菜白粉病是近年在鄂西地區發現的一種新病害。

對根腐病的抗*明顯優於對照品種,對褐斑病、黃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與對照品種相當。

中抗條鏽病、黃矮病和白粉病,抗*表現1~3級;抗寒*、抗旱*均為1~3級;

MLO蛋白作為一個鈣調素結合蛋白在白粉病與植物互作的過程中起到一個抗*抑制因子的作用。

這就會使果實易感白粉病,灰腐病,在採收時果實易裂果,產生過多的汁。

專家建議,一要搞好“一噴多防”,做好小麥吸漿蟲成蟲、麥蚜蟲,條鏽病、白粉病、紋枯病、葉枯病等病蟲害防治,促進小麥後期生長。

1988年在田間小區經人工接種,觀察比較了小麥條鏽病、葉鏽病和白粉病單獨及混合發生時的流行過程。

結果表明:當麥田種植密度大時,其小氣候相對濕度較高而温度則相對較低,這類麥田的白粉病流行較快;

葡萄藤也耐寒,積極,但容易白粉病

天水地區小麥病蟲害以條鏽病、白粉病和麥蚜為主。

明確了小麥白粉病不同發生程度對產量的影響情況,得出了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指標為病株率為20%-25%,病葉率為8.5%-13%。

在這個季節末葉子通常沒了光澤並因白粉病而變得醜陋不堪.

本文對國內新近出現的小麥白粉病抗*鑑定技術在抗病育種上的應用前景進行了述評。

組織培養創造抗白粉病小麥-簇毛麥染*體易位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

利用這些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麥種質進行種質創新,可向育種提供優點突出而無突出缺點的親本。

對條鏽病、白粉病、葉枯病等主要小麥病害有中等以上抗*,適應*廣;

對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上的白粉病、葉斑病、霜黴病等也有很好的誘抗效果。

*南瓜產量、白粉病病情指數具有較明顯的離中優勢,可溶*固形物的離中優勢較低。

利用抗病分離羣體,我們在野生二粒小麥2B染*體上發現了多個抗白粉病基因,並利用SSR分子標記進行了定位。

例如在北美蔓延的白粉病

結果表明:不同烤煙品種間對白粉病存在明顯的抗感*差異;

吸漿蟲麥蜘蛛麥蚜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目前,我省冬小麥已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後期管理,尤其是病蟲害防控和“一噴三防”的關鍵時期。

結果阿拉善荒漠草原存在着20種病害,主要以白粉病為主。

本發明組合物用於果樹、小麥、蔬菜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白粉病、黑星病、斑點落葉病等重要真菌病害。

各處理均降低了甜瓜葉部白粉病病害指數。bth處理的細菌*角斑病的發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0.95。

白粉病是禾穀類作物的全球*病害。

雙二倍體染*體構型基本穩定,田間對小麥白粉病表現低於抗病親本粗山羊草。

為了解栽培措施對防治小麥白粉病的作用,通過不同栽培措施對病情產生不同影響的大量田間調查,明確了小麥早播、密播,過量水、肥條件下的旺苗和種植高度感病品種,都會加重小麥秋苗帶菌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