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之中或歷史人物之口,對於這些觀點的分析不恰當的是(  )*:“戮力本業,耕織致粟...

來源:國語幫 2.48W

問題詳情:

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之中或歷史人物之口,對於這些觀點的分析不恰當的是(  )*:“戮力本業,耕織致粟...

下列語句出自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之中或歷史人物之口,對於這些觀點的分析不恰當的是(  )

*:“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乙:“凡士工商賈,皆賴食於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

*:“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A.*乙的觀點相似,都認為農業涉及民生,應加以重視

B.乙*的觀點相對立,乙強調農本,*強調農商相互依存

C.*丁的觀點相對立,*強調農商相互依存,丁強調工商為末

D.*丁的觀點相對立,*強調重農抑商,丁反對商為末

【回答】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歎秦朝“以區區關中滅六強國”,而唐朝同樣定都於關中,版圖廣闊,“竭萬方之財,上奉京師”,國勢卻日益衰落。他分析説,“商鞅佐秦,以為地利不盡”,擴大每畝的面積,以此增加農夫耕種數量;招納秦國以外的人前來耕種,“優其田宅,復及子孫”;“非農與戰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為農,五十人習戰,故兵強國富。”“其後仕宦途多,末業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為農,餘皆習他技。又秦漢鄭渠(鄭國渠)溉田四萬頃,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頃,永徽(唐高宗年號,650~655年)中,兩渠灌浸不過萬頃,大曆(唐代宗年號,766~779年)初減至六千畝。畝朘(削減)一斛,歲少四五百萬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強富,不可得也。”

——據《新唐書》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唐代關中社會經濟狀況與秦朝相比有何變化。

(2)杜佑所批評的“大率百人才十人為農,餘皆習他技”現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簡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