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聲中夏令新   查一路   ①初夏,從**和氣息上講,都是...

來源:國語幫 1.49W

問題詳情:

                        布穀聲中夏令新   查一路   ①初夏,從**和氣息上講,都是...

                         布穀聲中夏令新    查一路

    ①初夏,從**和氣息上講,都是對春天的深化。新鮮的地氣騰騰上升,熱浪澎湃。熱,讓我感受到時令之變,吟起陸放翁的《初夏絕句》,從中能感受到初夏之味。“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②春已過,落英化作塵泥,初夏亦同樣清新啊,布穀鳥聲聲啼鳴,植物瘋長,路邊是無盡的桑麻。之所以複述和解釋詩的內容,大約我以為寫初夏之景,以我有限閲讀,覺得陸游的這首詩最為傳神。

③我還是個孩子,在鄉村,最欣喜初夏到來。換上汗衫短褲,手腳自由。來到可以嬉戲游水的池塘邊,眼前所見,高柳新蟬,薰風微雨,池荷榴花,瓊珠清泉,一幅初夏圖景。水,潤而温,青蛙咕咕地鳴叫,蜻蜓在水邊像飛機一樣滑翔。人與動物,飛鳥、走獸與鳴禽,大地上的一切,瞬間熱情飽脹,忽然有着更旺盛的熱力與生機。

④空氣中,瀰漫着泥土與麥子氣息相混,而散發出的馥郁香甜之氣。麥子,終於在凝望中由青轉黃,牆上的鐮*在子規的叫聲中嚯嚯地磨得發亮,“晴日暖風生麥氣”,晴日,暖風,麥氣,生活也隨之火火的。麥子,在大人、小孩的心中,是這個季節對人最美的犒勞。

⑤麥地溝裏多*、豐富。蟲們在土坷垃上奔走,這裏有無數個種類和家族的蟲子在忙碌,趕在小麥收割前,在土洞裏搭建糧倉。雜草和不知名的綠*植物夾在金黃的麥子中間,擠滿了狹窄的地溝。聲、光、影,主配角都有,這個舞台從不停歇地演着戲,充實着動與靜的奇幻,俯身觀察,與它們交流,終日樂而忘返。

⑥布穀鳥日夜唱着民謠,催人收割。月夜,荒野,沙沙聲,麥子被一片片放倒,被磨成麪粉,*芳擴散開來,整個季節飄散的,都是麥氣。

⑦我的故鄉,有一種吃食叫“小麥粑”,是麪點 ,但勝過所有面點。發酵過的麪糰,放在一種叫“粑葉”的青葱植物扇面上,上籠蒸蒸。在蒸汽中香甜一點點吐出。*芳,在古歷的五月薰醉了故鄉的大人小孩。老家有位旅歐的長輩五十年後返鄉,他説他沿途都聞到了小麥粑的香味,這一口咬下去,未嚼,淚就湧了出來。

⑧五月初五端午節,初夏的氣息漸濃,我故鄉蒸出了一籠又一籠小麥粑,一種美食,一種源於大地的傑作,一直被當作食神使者和時令精華,受到供奉。

⑨瓜菜果蔬,在熱力催促下,忽然在初夏熟起來。收穫時刻在路邊、田園、果林,擦擦絨毛和露珠,順手就能摘個瓜吃。桃子,杏子,李子,枇杷,楊梅,都紅了,埋伏在綠葉中,熱風一吹,熏熏然,酷似佳麗初長成,春意在心,面龐羞*。它們,成為這個季節孩子們全部心思。

⑩如今,我笑着挽起褲管,雙腿滿是尚未褪去的淺淺傷疤,這是當年果樹的枝椏留下的劃痕,它帶着一種氣息,沉澱在記憶中。

11感受並懷念着初夏:漸漸圍攏的熱浪,空氣中小麥氣,嬌豔而充實的成熟,浸漫在動植物體內的熱力四*與*湧動……初夏,是對春天的延續和補充。春已過,無恨無憾,如秦觀詩言:“芳菲歇處何須恨,夏木**正可人。”

1“吟起陸放翁的《初夏絕句》,從中能感受到初夏之味”,作者所説的“陸放翁”是指              

2閲讀第③——⑨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初夏的?

3.第⑨段“桃子,杏子,李子,枇杷,楊梅,都紅了,埋伏在綠葉中,熱風一吹,熏熏然,酷似佳麗初長成,春意在心,面龐羞*。”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4.作者筆下的初夏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請結合短文內容分點概括。

5.作者認為“初夏,是對春天的延續和補充”,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回答】

陸游

動植物、氣息、食物等方面。

比喻,擬人。將初夏的果實比作佳麗長成,並賦予了初夏的果實人格化的特徵,表達出作者對初夏景*的喜愛之情。

(1)清新;(2)充滿熱力與生機;(3)多*豐富,嬌豔而成熟。

示例:春天裏落英化作塵泥,到了初夏便有了果實。

          春天的麥苗,到了夏天便有了麥收。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