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殷商*骨文殘片中,多次出現“登人”,目的主要是登記人口,徵兵。周朝...

來源:國語幫 1.47W

問題詳情:

.(23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殷商*骨文殘片中,多次出現“登人”,目的主要是登記人口,徵兵。周朝...

.(23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骨文殘片中,多次出現“登人”,目的主要是登記人口,徵兵。周朝户籍登記制度初具雛形,據《周禮》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長牙嬰兒)以上,皆書於版,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寇。(司寇)獻其數於王。”春秋戰國,戰爭頻仍,為擴大兵源、增加賦役、限制人口的流動,諸侯國紛紛以“書社制度”和“上計制度”進行嚴格的户籍登記。……秦朝區分了不同户籍,制定了户主申報和典老(基層管理人員)審查核實的登記程序。漢朝將登記內容細化到户主及家庭成員的數量、姓名、*別、年齡、身份、籍貫、彼此關係、財產(包含奴婢)等,並把不同户籍的人統編入全國*户籍,即“編户齊民”。……唐朝申報户籍要驗查年貌,以防虛報年齡或假冒殘疾逃避賦役。並形成了“編户”與“非編户”的登記制度。

                              ——摘編自曾慶*《户籍冊上的古代*》

材料二  

宋代

官府強迫民間工匠服役,大都採用一種介於徵調或僱募之間的“差僱”制,“差”就是官府按户籍徵發,“僱”就是對工匠支付一定的僱值和食錢。

元代

工匠被編入專門的户籍,由專門機構管理,不得脱籍改業,世代相襲,承擔指定的工役。

明代

匠户在作坊中要受到官吏的層層盤剝。各監局的宦官亦多佔匠役。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況。這推動了“匠籍”制度的改革,匠人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餘時間可以自制成品進入市場銷售。

清代

順治二年(1645)﹐清*宣佈廢除匠籍制度。匠人獲得自由身份。

——摘編自張豈之《*歷史十五講》

(1)根據材料一概括先秦至唐朝*户籍登記的特點,並歸納其發展趨勢。(10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古代*“匠籍”制度的演變予以評析。(13分)

【回答】

.(25分)(1)特點:出現時間較早;專職機構或官員登記;分*別、城(都)鄉(鄙)登記;定期登記;受統治者重視;功能從徵兵為主到多重功能;登記程序與內容不斷細化;(8分,每點2分,任答4點)趨勢:逐漸完善,形成制度(或:呈制度化趨勢)。(2分)

(2)演變:宋代對民間工匠的“差僱”制推動了“匠籍”制度的形成;(1分)元代,“匠籍”制度正式形成;(1分)明代對“匠籍”制度的改革,使匠人成為半自由的手工業者;(1分)清代,“匠籍”制度廢除。(1分)  影響:宋元時期,工匠的人身自由和勞動創造*受到嚴重的束縛(2分);明清時期,手工業者的生產積極*增強;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2分)  認識:“匠籍”制度的廢除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1分)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2分),表明了封建國家對手工業者的人身控制放鬆,是社會進步的體現。(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