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在一定社會制度下,為了解決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的某些部分或環節,而對社會體制進行...

來源:國語幫 8.73K

問題詳情:

改革是在一定社會制度下,為了解決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的某些部分或環節,而對社會體制進行...

改革是在一定社會制度下,為了解決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的某些部分或環節,而對社會體制進行的改善與革新。

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農奴境況悲慘,*頻繁。同一時期,日本仍是一個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外國勢力不斷滲透,國內矛盾尖鋭。

材料二  羅斯福在1933年就職演説中説:“只要國家仍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就要求國會授予我應付危機的那種唯一最後手段──廣泛的行*,使我可以向緊急狀態宣戰,就像真正有外敵入侵時一樣,把那種大權授予我。”

材料三   “從一定意義上説,赫魯曉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終還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

閲讀材料後,請回答:

(1)寫出材料一情況下發生的俄日轉折事件並説明兩國社會如何轉型。(3分)

(2)材料二中的“緊急狀態”指哪一歷史事件?羅斯福如何應對?其最大特點是什麼?(3分)

(3)根據所學寫出你對材料三這一評論的理解。(2分)

【回答】

(1)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2)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與指導。      

(3)一定程度衝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沒有徹底改變該模式。 

知識點:經濟大危機

題型:分析説明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