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

來源:國語幫 1.2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兩棵樹


                                                                                   劉長春


      ①萬籟俱靜。雪亮的燈光打在形狀很美的兩棵樹上,四隻彎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樹梢是尖尖的,沒有風,兩個剪影,好像兩個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麼,晨風開始吹拂,樹葉沙沙作響,小鳥飛上枝頭……稍頃,音樂聲起,隨着旋律的此起彼伏,兩棵樹開始移動,靠近,又分開,翩翩起舞。隨後,音樂聲止,大地復歸寂靜。天,還是蔚藍蔚藍的,風,還是輕輕輕輕的,兩棵樹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開幕時的兩個剪影。


      ②是的,兩棵樹,兩棵相依為命的樹!經歷風風雨雨而挺立的樹!根與根相連糾纏的樹!


      ③這兩棵樹,現在就站立在浙*奉化溪口一個山坡上。一棵是楠樹,另一棵也是楠樹。一棵長得茁壯,雄姿英發;另一棵長得秀美,亭亭玉立。在他們站立的山坡邊上,終年不斷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遠處雪竇古剎的鐘聲,如九天飄落的梵音,迴盪在白雲之間;更遠處的妙高台,雄據絕頂,一覽眾山。眼前,也不顯得高大的武嶺城牆在大樹濃蔭的覆蓋下,沉默。牆頭,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風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驚心動魄風雲變幻的時光,早已融入遠方蒼茫的歷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請你們要去看一看那兩棵樹——*幽禁“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住處後邊的兩棵樹,那可是活着的歷史的一個見*!


     ④樹的形象,會使我們想起人的脊柱。沒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撐每一個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變之後,蒙受“不抵抗將*”罵名的張學良,可謂集國恨家仇於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華北,已容不下一張課桌”。中日戰爭已是鼙鼓可聞了。在強敵壓境的危急關頭,一個仍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而聲*不動;另一個心裏卻呼嘯着“打回東北去”的吶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國家與個人的矛盾,壓倒了義結金蘭的兄弟情分,張學良拍案而起,導演*現代史上實行兵諫的英勇一幕。時間難以磨滅,風雨不能剝蝕,地域無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間。


      ⑤樹的綠葉,還會使我們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強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狀態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個大敵當前共赴國難的*林*雨中,有人退縮了,有人變節了,有人潔身自保了,當然也有人呼嘯着衝上歷史的高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的張學良,隨機陪同*從西安飛南京,旋後即失去了自由。從此,陪伴這位少帥的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七七事變”爆發,已身陷囹圄的張學良憤而上書*,要求帶兵*,滿腔熱忱卻換來了冷**的“好好讀書”一句話。報國無門,英雄失路,“欄杆遍拍,無人會登臨意”呵!當年叱吒風雲的人物,滿腔憂憤對誰訴?呼天,天不應;問地,地不答;問*問河,*河沒有回聲,不捨晝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誕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過了百歲,一個世紀的風雨雷電從他的耳邊走過。生前,他還説:“我很想回到大陸,回到東北看看!”愛家的人,不管走得多遠,生命之根還是在故鄉的土地。就像那樹——生命之樹常綠。


      ⑥那兩棵樹,是他為她親手栽種,為什麼只種兩棵?而且是楠樹,歲寒不凋零的常綠喬木,也是富有象徵意義的。人稱“趙四小姐”的趙一荻在張學良最需要的時候來到了他的身邊,陪伴他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光。28年的磨難與考驗,成就了一對夫妻如歌如訴如泣的愛情詩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間讓人感動得流淚的真正奉獻給愛情的詩章!兩棵樹,並排站着,同呼吸、共命運,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總有一種彼此相融的氣息在流動。太陽底下,我久久凝視着那兩棵楠樹,不禁想起蕭•尼爾森的幾句詩:“少女佇立在我身旁/她年輕的目光/在橘樹的某處閃耀。”那是一種召喚,一聲腳步,在陽光下或風雨中走動!*河行地,歲月長流,而樹會長大長高。兩棵樹,兩棵非凡的樹,肩並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裏兩個剪影,永遠不再分開。日月輝映之下,每棵樹都把自己的影子輕輕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選自《大地筆記》,載《美文》2004年第8期,有刪節)


(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第2段中反覆詠歎的手法,抒發了作者對舞台上“兩棵樹”的強烈的讚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第3段的景物描寫,有對比,有前後照應,增強了文章的可讀*,也突出了兩棵樹的歷史意義。


C.第5段的劃線句子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銜接緊密,節奏感強,充分説明了張學良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英雄。


D.最後一段,作者引用了蕭•尼爾森的詩句,謳歌了張學良與趙一荻堅貞的愛情,同時也熱情謳歌了張學良一腔赤誠的愛國心。


E.作者在解讀自然景觀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觀史、讀史。這樣作品的凝重感、滄桑感沽沽流出,為作品增添了審美情趣。


(2)從文中看,“兩棵樹”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3)簡析文章最後一段劃線句子“日月輝映之下……”在文中的含義及其在表達上的作用。(6分)


(4)文中的兩棵樹讓我們想起魯迅筆下月夜中的兩顆棗樹,想起舒婷筆下橡樹和木棉之間的愛情,也許還會想起童年時和夥伴們一起攀爬的大樹。樹,還會引發你怎樣的聯想,或者寄託了你怎樣的情感?請就此寫一段話。

【回答】

(1)C、D(C要説明的是張學良的滿腔憂憤無人訴説,D引詩只是用來讚美張、趙的愛情)

(2)①“西安事變”的歷史見*;②張學良的愛國精神;③常綠的生命之樹;④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永恆愛情。

(3)含義:“每棵樹都把自己的影子輕輕覆在他或她的肩上”是張學良、趙一荻同呼吸、共命運,相濡以沫的忠貞愛情的形象化再現,表達了作者對兩人愛情的高度讚美。

表達上的作用:①委婉含蓄,有意在言外的餘味;②題文照應,結構嚴謹;③深化主題,強化了作者感情。

(4)表述明確,自圓其説,或者感情真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