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古今中外各國都非常重視農業。材料一 “夫農者,國之本,本立然後可以議太...

來源:國語幫 2.95W

問題詳情:

(12分)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古今中外各國都非常重視農業。

材料一  “夫農者,國之本,本立然後可以議太平。若不由茲,而云太平者,謬矣。”

材料二   明朝末年設置税關,造成“無物不税,無處不税,無人不税”和“商賈斷絕,城邑罷市”的局面。清朝延續了這一政策,甚至巧立名目,沒收財貨,關税害商,致使“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麼政策?(2分)試從世界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政策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4分)

  ▲

(2)20世紀20年代的蘇俄(聯)和20世紀50年代的*,都對本國的農業政策做出重大調整。請分別指出兩國農業政策調整的主要措施(4分)

 ▲

材料三  下圖是張德元、潘林《農民眼中的農村改革三十年----基於安徽省16市農村千人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

(12分)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古今中外各國都非常重視農業。材料一 “夫農者,國之本,本立然後可以議太...

 圖一                                  圖二

    (3)從材料三 圖一看安徽省農民對農村土地承包制的評價,有58%的人認為:總體來看是好的。結合你的理解,説明這一評價的理由。(2分)

 ▲

【回答】

(12分)

(1)政策:材料一,重農抑商政策(2分)影響:明清推行抑商政策嚴重壓抑了工商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與世界各地區的經濟交流,使*遠遠落後於世界工業文明潮流,阻礙了社會轉型。(4分)

(2)措施:蘇俄(聯):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主義政策,即用固定的糧食税代替糧收集制,20年代末實行農業集體化。(2分)*:建國初實行土地改革;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或農業集體化運動);掀起*公社化運動。(2分)

   (3)理由: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提高了生活水平。(2分)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