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着陸區域成功着陸,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

來源:國語幫 3.1W

問題詳情: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着陸區域成功着陸,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着陸區域成功着陸,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着陸的國家,探月夢想的實現又邁出了關鍵一步。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5.隨着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對月球的瞭解越來越多。我國業已啟動的探月工程,將實現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想,進一步掀開神話中“嫦娥”的神祕面紗。這表明(   )

A.夢想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

C.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D.認識具有反覆*的特點

6.“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一千年前,詩人李白如此表達了不能登月的惆悵。今天,我們通過“嫦娥三號”傳回的圖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夢想變為現實。這説明(   )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    B.實踐具有歷史*

C.實踐具有能動*        D.實踐具有社會*

7.面對月球表面環境複雜,探測器軟着陸時要求精度高、準度大的困難局面,我國航天科技人員發揚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攻克一個個尖端課題,突破一項項關鍵技術,最終圓滿完成軟着陸任務。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   )

A.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B.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控作用

C.人類能夠認識和改造規律,成功實現軟着陸

D.事物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必然促進事物發展

8.探月工程是一項複雜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參加工程研製、實驗、科學應用的各個單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着眼全局,團結協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又好又快的實現工程目標。其哲學依據在於(   )

①體與部分相互制約、密不可分                ②關鍵部分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③構成事物要素排列結構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④整體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回答】

 

5.C

6.C

7.A

8.B

【解析】

5.試題分析:A選項觀點錯誤,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而不是夢想,故排除。B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通過實踐獲得認識,而不是強調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故排除。C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強調隨着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對月球的瞭解越來越多,説明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故入選。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實踐對認識的重要*,而不是強調認識自身的特點,故排除。

6.試題分析:A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千年夢想變為現實,強調實踐的主觀能動*,而不是客觀物質*,故排除。B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我們通過“嫦娥三號”傳回的圖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説明發揮主觀能動*實現千年夢想,而不是僅僅是古今實踐條件的差異,故排除。C選項觀點符合題意,題中強調我們通過“嫦娥三號”傳回的圖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夢想變為現實,體現實踐的主觀能動*特點,故入選。D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主觀能動*的發揮克服困難,而不是強調社會條件的重要*,故排除。

7.試題分析:A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強調我國航天科技人員發揚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攻克一個個尖端課題,突破一項項關鍵技術,最終圓滿完成軟着陸任務,説明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故入選。B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意識對改造世界的作用,而不是對個人的影響,故排除。C選項觀點錯誤,規律具有客觀*,不能被改造,故排除。D選項觀點錯誤,量變不一定引起質變,質變不一定促進發展,故排除。

8.試題分析:①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中強調着眼全局,團結協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説明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密不可分,構成事物要素排列結構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故入選。②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強調整體的重要*,而並沒有強調關鍵部分的重要*,故排除。④選項觀點錯誤,整體功能並不一定是各部分功能之和,當整體優化組合的時候,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而當整體雜亂無序的時候,整體小於部分之和,故排除。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係、實踐的主觀能動*、意識的能動作用、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知識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歷程

題型:選擇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