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橫線“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

來源:國語幫 2.71W

問題詳情:

1.下列句中加橫線“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

1.下列句中加橫線“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B.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回答】

C

【解析】

試題分析:該題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虛詞。C項為介詞,用來……;A.B.D 三項均為“因為”。( ①<動>用;使用。《涉*》:“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②<動>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③<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④<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⑤<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⑥<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説》:“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⑦<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⑧<介>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與趙俱死。”⑨<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⑩<連>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⑾<連>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⑿<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⒀<連>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説》:“作《師説》以貽之。”⒁<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⒂<連>表示在敍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⒃<副>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⒄<動>通“已”。停止。《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⒅<副>只是。《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針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重點,18個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語境中,結合語法和邏輯的分析,疏通文意;難點在於理解詞語的用法(即詞*)。方法應用上首先,分清虛實。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其次,辨明詞*。一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詞、副詞、助詞。再次,對比古今。有的沿用下來,有的用法變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後,注意特殊虛詞。兼詞、虛詞連用,如“何以”“孰與”等。

知識點:詞語

題型:選擇題

熱門標籤